百词典

《天台徐德源许以谷应借》

时间: 2025-05-02 12:46:27

诗句

枯淡生涯寄草莱,短供不给甑尘埃。

吾徒例有绝粮事,世俗何从索米来。

邂逅指囷如鲁肃,分明流饭自天台。

不将乞字书为帖,拙语聊干一笑开。

意思解释

最后更新时间:2025-05-02 12:46:27

原文展示:

枯淡生涯寄草莱,短供不给甑尘埃。
吾徒例有绝粮事,世俗何从索米来。
邂逅指囷如鲁肃,分明流饭自天台。
不将乞字书为帖,拙语聊干一笑开。

白话文翻译:

我的淡泊生活寄托在草野之间,短短的供养连锅里的尘埃都无法清理。
我们这些人偶尔也会遇到粮食短缺的事情,世俗之人又从哪里去索求米饭呢?
偶然相遇好比鲁肃那样,分明是吃饭的事儿来自天台山。
我不想用乞讨的字眼来写信,只是用笨拙的话语换来一声笑声。

注释:

字词注释:

  • 枯淡:指生活清淡、无欲无求。
  • 草莱:指草野、乡村。
  • 甑:一种用来蒸饭的器具。
  • 邂逅:偶然相遇。
  • 囷:古代粮食储存的器具。
  • 鲁肃:三国时期的著名人物,性格豪爽。

典故解析:
“鲁肃”是历史人物,表明诗人对朋友的怀念和赞赏,借此表现人际关系的温暖。天台山在诗中象征着一种精神寄托和生活的来源。

诗词背景:

作者介绍:
陈著是宋代诗人,生平事迹较少记载,主要以清淡的诗风和对生活的感悟见长。他的诗歌常反映出一种对世俗的淡泊态度和对自然的热爱。

创作背景:
这首诗创作于一个生活困顿的时期,诗人通过对生活现状的反思,表达出对物质财富的无所谓和对精神寄托的渴望。

诗歌鉴赏:

这首诗描绘了诗人对清淡生活的追求以及对物质匮乏的无奈,展现了诗人内心的矛盾。开头两句,通过简洁的语言,诗人将生活的清淡和物质的匮乏表现得淋漓尽致,令读者感受到一种淡淡的忧伤。接下来的几句则借助鲁肃的典故,赋予了诗歌更多的人际关怀,表明即使在困境中,朋友之间的互助依然是值得珍惜的。最后一联“不将乞字书为帖”,更是表现出诗人不愿意依赖乞讨的自尊,同时用幽默的语气结束,传达出一种乐观的生活态度。

整首诗通过自然的意象、历史的典故和生动的情感,使读者能够体悟到诗人对生活的深刻理解和对身边人情的珍重。

诗词解析:

逐句解析:

  • 第一句:诗人以“枯淡生涯”引入,表明自己的生活状态,暗示对物质的无所依赖。
  • 第二句:描述供养的稀少,甚至连蒸饭的尘土都无法清理,表现出生活的困窘。
  • 第三句:提到粮食短缺的情况,反映出社会对物质的索求与无奈。
  • 第四句:偶然的相遇让诗人感受到来自天台的温暖,暗示友谊和互助的重要。
  • 最后一句:以幽默的方式表达出对乞讨的拒绝和对生活的乐观态度。

修辞手法:

  • 比喻:将生活比作“草莱”,彰显诗人对清淡生活的向往。
  • 对仗:全诗在结构上保持了对仗的韵律感,使诗歌更具音乐美。
  • 拟人:如“流饭自天台”,给人一种生动的感觉,增加了诗的趣味性。

主题思想:
整首诗表达了诗人对物质生活的超然态度以及对友谊的珍视,体现了在困境中仍要保持乐观向上的生活态度。

意象分析:

意象词汇:

  • 草莱:象征自然与朴素的生活。
  • 甑尘埃:意指物质生活的琐碎与无奈。
  • 鲁肃:代表友谊与互助的精神。

互动学习:

诗词测试:

  1. 诗中提到的“鲁肃”是哪个历史时期的人物?
    a) 汉朝
    b) 三国
    c) 唐朝

  2. 诗人在诗中表达的生活态度是?
    a) 追求财富
    b) 物质无所谓
    c) 忧愁悲观

  3. “不将乞字书为帖”是什么意思?
    a) 诗人愿意乞讨
    b) 诗人拒绝乞讨
    c) 诗人会写信

答案:

  1. b) 三国
  2. b) 物质无所谓
  3. b) 诗人拒绝乞讨

诗词比较与延伸:

相关作品推荐:

  • 杜甫《饮中八仙歌》:同样反映生活困顿下的友谊与互助精神。
  • 白居易《赋得古原草送别》:表达对自然和生活淡泊的态度。

诗词对比:
陈著与李白的诗歌风格对比,李白常以豪放奔放的情感著称,而陈著则更倾向于细腻的观察与思考,表现出对生活的深刻理解与反思。

参考资料:

推荐书目:

  • 《宋诗三百首》
  • 《古诗鉴赏辞典》
  • 《中国古代诗词选》

相关搜索

相关查询

枢密王左丞宅新菊 始皇 上巳玉津园赐宴 珊瑚笔格 秋夜对月 秋夕池上 清风十韵 七夕 南朝 明皇

最新发布

精准推荐

癶字旁的字 崩析 名公巨卿 鹿字旁的字 游刑 殴结尾的词语有哪些 因果不爽 西字头的字 衣字旁的字 灼灼 望尘而拜 难世 耒字旁的字 冷窗冻壁 使心作倖 伏首帖耳

猜你喜欢

组词查询推荐 成语查询推荐 单词排行榜 笔顺排行榜 全部近义词 全部反义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