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 2025-05-02 12:46:27
最后更新时间:2025-05-02 12:46:27
枯淡生涯寄草莱,短供不给甑尘埃。
吾徒例有绝粮事,世俗何从索米来。
邂逅指囷如鲁肃,分明流饭自天台。
不将乞字书为帖,拙语聊干一笑开。
我的淡泊生活寄托在草野之间,短短的供养连锅里的尘埃都无法清理。
我们这些人偶尔也会遇到粮食短缺的事情,世俗之人又从哪里去索求米饭呢?
偶然相遇好比鲁肃那样,分明是吃饭的事儿来自天台山。
我不想用乞讨的字眼来写信,只是用笨拙的话语换来一声笑声。
字词注释:
典故解析:
“鲁肃”是历史人物,表明诗人对朋友的怀念和赞赏,借此表现人际关系的温暖。天台山在诗中象征着一种精神寄托和生活的来源。
作者介绍:
陈著是宋代诗人,生平事迹较少记载,主要以清淡的诗风和对生活的感悟见长。他的诗歌常反映出一种对世俗的淡泊态度和对自然的热爱。
创作背景:
这首诗创作于一个生活困顿的时期,诗人通过对生活现状的反思,表达出对物质财富的无所谓和对精神寄托的渴望。
这首诗描绘了诗人对清淡生活的追求以及对物质匮乏的无奈,展现了诗人内心的矛盾。开头两句,通过简洁的语言,诗人将生活的清淡和物质的匮乏表现得淋漓尽致,令读者感受到一种淡淡的忧伤。接下来的几句则借助鲁肃的典故,赋予了诗歌更多的人际关怀,表明即使在困境中,朋友之间的互助依然是值得珍惜的。最后一联“不将乞字书为帖”,更是表现出诗人不愿意依赖乞讨的自尊,同时用幽默的语气结束,传达出一种乐观的生活态度。
整首诗通过自然的意象、历史的典故和生动的情感,使读者能够体悟到诗人对生活的深刻理解和对身边人情的珍重。
逐句解析:
修辞手法:
主题思想:
整首诗表达了诗人对物质生活的超然态度以及对友谊的珍视,体现了在困境中仍要保持乐观向上的生活态度。
意象词汇:
诗词测试:
诗中提到的“鲁肃”是哪个历史时期的人物?
a) 汉朝
b) 三国
c) 唐朝
诗人在诗中表达的生活态度是?
a) 追求财富
b) 物质无所谓
c) 忧愁悲观
“不将乞字书为帖”是什么意思?
a) 诗人愿意乞讨
b) 诗人拒绝乞讨
c) 诗人会写信
答案:
相关作品推荐:
诗词对比:
陈著与李白的诗歌风格对比,李白常以豪放奔放的情感著称,而陈著则更倾向于细腻的观察与思考,表现出对生活的深刻理解与反思。
推荐书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