百词典

《次韵知常德袁尊固监丞送别四诗》

时间: 2025-05-02 20:19:27

诗句

孔训元无实对名,只言为己与求人。

能知管仲不为谅,便识殷贤都是仁。

义利两涂消处长,古今一理屈中伸。

自从圣学寥寥后,千百年谁信得真。

意思解释

最后更新时间:2025-05-02 20:19:27

诗词名称: 次韵知常德袁尊固监丞送别四诗

作者: 魏了翁 〔宋代〕

原文展示:

孔训元无实对名,只言为己与求人。能知管仲不为谅,便识殷贤都是仁。义利两涂消处长,古今一理屈中伸。自从圣学寥寥后,千百年谁信得真。

白话文翻译:

孔子的教导原本没有实质的对名,只说是为自己和他人。能够了解管仲并不为私利,便能识别殷商的贤人都是仁德。义与利在两方面的消长中,古今一理在其中曲折伸展。自从圣人学问稀少之后,千百年来又有谁能真正信服呢?

注释:

  • 孔训:指孔子的教诲。
  • 管仲:春秋时期的著名政治家,以公正著称。
  • 殷贤:指殷商时期的贤人。
  • 义利:指义和利益。
  • 圣学:指儒家学说。

诗词背景:

  • 作者介绍:魏了翁,宋代诗人,擅长诗文,风格独特,常以哲理见长。
  • 创作背景:此诗为送别之作,表达对友人离去的感慨,同时反映了作者对儒家思想的思考与批判。

诗歌鉴赏:

这首诗以深厚的哲理思考为基础,表现了魏了翁对儒家思想的反思。诗中首先提到孔子的教导,指出其缺乏实质的对名,强调了个人修养与他人交往的重要性。接着,诗人引入管仲的例子,突出了真正的仁德不应为私利所动,体现了高尚的道德观。诗的后半部分通过“义利两涂”的对比,表达了对古今道理变化的感慨,指出在历史的长河中,真正的圣学愈发稀少,令人感到失落。整首诗在语言上凝练而深邃,思想上兼具历史感和现实感,映射出诗人对当时代的深刻观察与反思。

诗词解析:

  • 逐句解析

    1. 孔训元无实对名:孔子的教导并没有实质性的对立与名分。
    2. 只言为己与求人:他只提到为了自己和他人而存在的道德。
    3. 能知管仲不为谅:只有理解管仲的人,才不会被表面的利益所迷惑。
    4. 便识殷贤都是仁:明白真正的仁德才能识别贤人。
    5. 义利两涂消处长:义与利在不同的时间与空间中消长。
    6. 古今一理屈中伸:古今的道理在其中曲折变化。
    7. 自从圣学寥寥后:自从圣人的学问稀少之后。
    8. 千百年谁信得真:千百年来又有谁能真正相信呢?
  • 修辞手法:全诗运用了对比、排比等修辞手法,尤其在义利的对立中,增强了诗的哲理性与思考性。

  • 主题思想:该诗主要探讨了儒家思想在历史长河中的变化与流失,反映了对真理与道德的追求和对当下社会的忧虑。

意象分析:

  • 孔训:象征儒家思想的传承。
  • 管仲:代表真正的仁德与政治智慧。
  • 义利:象征道德与利益之间的张力。

互动学习:

  • 诗词测试
    1. 魏了翁是哪一代的诗人?
      • A. 唐代
      • B. 宋代
      • C. 明代
    2. 诗中提到的管仲以什么著称?
      • A. 仁德
      • B. 智慧
      • C. 权谋
    3. 诗的主题主要探讨了什么?
      • A. 爱情
      • B. 政治
      • C. 道德与历史

答案

  1. B
  2. A
  3. C

诗词比较与延伸:

  • 相关作品推荐:推荐《静夜思》李白、《登高》杜甫等与人生哲理相关的诗作。
  • 诗词对比:对比魏了翁的《次韵知常德袁尊固监丞送别四诗》和陆游的《秋夜将晓出篱门迎凉有感》,两者都以哲理为主,但情感表达与历史视角有所不同。

参考资料:

  • 《宋代诗词选》
  • 《中国古代哲理诗研究》

相关搜索

诗文作者: 相关结果

相关查询

谒金门 抛球乐 一丛花令 出郊行 谒陆象山先生祠 感事 雁山 宿连云楼 双黄鹄歌送别 送友人归山歌二首

最新发布

精准推荐

受恩 远水难救近火 花信年华 吞声忍泣 足字旁的字 凵字底的字 石字旁的字 宪网 寡不胜众 尘开头的词语有哪些 龍字旁的字 御天 包含棋的成语 暗度陈仓 委输 歧路他乡 韋字旁的字

猜你喜欢

组词查询推荐 成语查询推荐 单词排行榜 笔顺排行榜 全部近义词 全部反义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