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 2025-05-07 08:21:08
最后更新时间:2025-05-07 08:21:08
北征已十年,抑郁悲局促。
拄杖看天山,雪光皎如玉。
满目鸇鹰飞,晴天猎鸿鹄。
羁人灶无炊,竟夕枵其腹。
美人塞边来,邀我分豆粥。
手持并铁刀,欣然割驼肉。
勿诮草堂翁,一饱死亦足。
北征已经十年,心中抑郁悲伤、局促不安。
拄着拐杖看着天山,雪光如同白玉般明亮。
眼前满是鸇鹰在飞翔,晴天时猎取鸿鹄。
身为旅人灶中没有炊烟,整夜肚子空空如也。
美人从边塞走来,邀请我一起分豆粥。
她手持铁刀,我欣然割下驼肉。
不要嘲笑这位住在草堂的老翁,能吃饱肚子就已足够。
汪元量,宋代诗人,以其清新、自然的诗风著称,作品多描写山水和边塞生活,常融入个人情感。
本诗创作于北方战乱的背景下,诗人因战斗而长期在外,经历了艰苦的生活,表达了对故土的思念与对生活的感慨。
本诗以一种恬淡而又略带忧伤的情感描摹了边塞生活的艰难与孤寂。诗人通过对北征十年的叹息,展现了其内心的抑郁和无奈。在自然景观的描绘中,天山的雪光如玉,给人一种冷清而又壮丽之感,这与诗人内心的悲伤形成鲜明对比。鸇鹰与鸿鹄的意象,象征着自由与追求,诗人虽处于荒凉的边塞,却仍然怀有对生活的向往。
接下来的两句则揭示了诗人作为羁旅者的艰辛,灶无炊烟,肚子空空,体现了边疆生活的困苦。然而,美人的出现打破了这种孤独,她的邀请让诗人感受到了一丝温暖和人情的温度。最后,诗人用“勿诮草堂翁”自嘲,表明了对生活现状的接受与豁达。整体而言,这首诗通过细腻的描绘与真挚的情感,深刻反映了诗人在艰难环境中对生活的领悟与珍惜。
本诗的中心思想在于表现了身处边疆的士兵对故土的思念、对生活的无奈,以及在困境中依然保持乐观与豁达的态度,展现了人性的温暖与坚韧。
诗人北征了多少年?
A. 5年
B. 10年
C. 15年
D. 20年
诗中的“美人”邀请诗人分享什么食物?
A. 饺子
B. 豆粥
C. 粽子
D. 米饭
诗人用什么来支撑自己?
A. 手杖
B. 墨水
C. 书本
D. 铁刀
答案:1. B 2. B 3. A