百词典

《题游帷观真君殿后》

时间: 2025-07-29 16:24:31

诗句

日日祥云瑞气连,侬家应作大神仙。

笔头洒起风雷力,

剑下驱驰造化权。

更无戎夷添礼乐,永教胡虏绝烽烟。

列仙功业只如此,直上三清第一天。

意思解释

最后更新时间:2025-07-29 16:24:31

原文展示

题游帷观真君殿后
作者: 伊用昌 〔唐代〕

日日祥云瑞气连,
侬家应作大神仙。
笔头洒起风雷力,
剑下驱驰造化权。
更无戎夷添礼乐,
永教胡虏绝烽烟。
列仙功业只如此,
直上三清第一天。

白话文翻译

每天祥云环绕,瑞气连绵,
我家应当成为大神仙。
笔尖洒下风雷之力,
剑下驱赶造化的权威。
不再有敌人来增添礼乐,
永远让胡人绝绝烽烟。
列仙的功业不过如此,
直上三清之上的第一天。

注释

字词注释:

  • 祥云瑞气:吉祥的云彩和气息,象征着好运和神圣。
  • 大神仙:指的是道教中的神仙,具有超凡的能力和地位。
  • 笔头洒起:形容写作时的豪气,笔如剑起风雷。
  • 戎夷:指的是敌人,主要是外族侵略者。
  • 胡虏:指的是北方的少数民族,常被视为侵扰的敌人。
  • 三清:道教中最高的三位神明,象征着道教的最高境界。

典故解析:

  • 三清:道教的三位主神,分别是太上老君、元始天尊和灵宝天尊,象征最高的道教境界和精神追求。
  • 列仙:指的是道教的仙人,强调追求长生不老和超脱世俗的理想。

诗词背景

作者介绍: 伊用昌是唐代诗人,生平不详,但其作品多反映道教思想和对国家安危的关注,风格豪放而充满理想主义。

创作背景: 此诗创作于唐代,正值国家动荡与外族侵扰的时期,诗人表达了对国家安宁、对理想生活的追求,同时也寄托了对自身及家族未来的美好愿景。

诗歌鉴赏

此诗开篇以“日日祥云瑞气连”写出对美好生活的向往与期待,构建了一种祥和的氛围。诗人借助“大神仙”的形象,表达了对理想生活的追求,展现了他心中高远的志向。接下来的“笔头洒起风雷力,剑下驱驰造化权”则是诗人自信的宣言,表现出他对文采与武力的双重自信,意在说明自己不仅有文才,也有能力去实现理想。

“更无戎夷添礼乐,永教胡虏绝烽烟”中,诗人渴望国泰民安,期盼能够驱逐外敌,恢复和平的生活,这一愿望反映了他对国家的关切与责任感。最后两句“列仙功业只如此,直上三清第一天”则将个人理想和道教的思想结合在一起,表达了对超脱世俗、追求长生的向往,展现了他理想世界的高远。

整首诗情感真挚,既有对和平生活的渴望,又有对自我的坚定信念,充分体现了唐代诗歌的豪放与理想主义气质。

诗词解析

逐句解析:

  1. 日日祥云瑞气连:每天都能看到祥云围绕,预示着吉祥的气息。
  2. 侬家应作大神仙:我家应该成为像神仙一样的人物,暗示理想的生活状态。
  3. 笔头洒起风雷力:用笔写作时,气势如同风雷,强调词句的力量。
  4. 剑下驱驰造化权:用剑来捍卫造化的权威,表达了对力量的向往。
  5. 更无戎夷添礼乐:不再有外敌来打扰安宁的生活。
  6. 永教胡虏绝烽烟:希望永远让胡人的战争烟火消失,追求持久的和平。
  7. 列仙功业只如此:列仙的成就也不过如此,表明对超凡境界的追求。
  8. 直上三清第一天:直接升入三清之上的境界,体现了诗人的理想追求。

修辞手法:

  • 比喻:将“笔”比作风雷,突出写作的力量。
  • 对仗:如“笔头洒起风雷力,剑下驱驰造化权”体现了工整的对仗结构。
  • 夸张:对理想生活的描绘,表现出超越现实的追求。

主题思想: 整首诗通过对理想生活的描绘及对国家安宁的渴望,表达了诗人对和平的追求与对自我价值的认同,展示了唐代文人对国家和个人理想的思考。

意象分析

意象词汇:

  1. 祥云:象征吉祥,预示着美好的未来。
  2. 大神仙:代表理想的生活状态与境界。
  3. 风雷:象征着力量与气势,表现出诗人的豪情。
  4. :代表武力与保护,隐喻捍卫国家的决心。
  5. 胡虏:象征外敌,反映历史背景下的时代困境。

互动学习

诗词测试:

  1. 诗中提到的“戎夷”指的是哪类人群?
    A. 友邦
    B. 外敌
    C. 国人
    D. 神仙

  2. 诗中“三清”指的是哪三位神明?
    A. 观音、地藏、文殊
    B. 太上老君、元始天尊、灵宝天尊
    C. 岳飞、李白、杜甫
    D. 张良、韩信、诸葛亮

  3. “笔头洒起风雷力”中的“风雷”比喻了什么?
    A. 风景
    B. 豪情
    C. 力量
    D. 和平

答案:

  1. B
  2. B
  3. C

诗词比较与延伸

相关作品推荐:

  • 《登高》 杜甫
  • 《春望》 杜甫
  • 《月夜忆舍弟》杜甫

诗词对比: 与杜甫的《春望》相比,伊用昌的《题游帷观真君殿后》同样表达了对国家的忧虑与对和平生活的渴望,但杜甫的诗更为沉重,体现了对现实困境的无奈,而伊用昌则更多地展现出理想主义和积极向上的情绪。

参考资料

推荐书目:

  1. 《唐诗三百首》
  2. 《中国古代诗词鉴赏》
  3. 《道教文化与文学》

相关搜索

诗文作者: 相关结果

相关查询

陆严州惠剑南集 六十遇明主 柳絮 留题雪峰 刘景文 刘公达觅酒 刘晁之家园六咏·伫棹 刘晁之家园六咏·露华 林和叔山园九咏·娱老 林和叔山园九咏·西望

最新发布

精准推荐

魁梧奇伟 沾开头的词语有哪些 殳字旁的字 抑抑 各显身手 厄字旁的字 良吏 洞察一切 莫明其妙 壬夫 倚势挟权 斗字旁的字 燕岱之石 言字旁的字 朱茱 又字旁的字

猜你喜欢

组词查询推荐 成语查询推荐 单词排行榜 笔顺排行榜 全部近义词 全部反义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