百词典

《谒泰伯庙》

时间: 2025-07-29 16:18:13

诗句

三让身将隐,千家国亦偏。

庙唯称至德,乡不讳先贤。

卜洛无王业,归吴有墓田。

县官修伏腊,野老记流传。

风土变夷后,云山采药前。

柱痕龙跃夜,松盖鹤栖年。

阶藓乾秋日,炉尘幂暮烟。

仰瞻遗像肃,端委尚依然。

意思解释

最后更新时间:2025-07-29 16:18:13

原文展示:

三让身将隐,千家国亦偏。
庙唯称至德,乡不讳先贤。
卜洛无王业,归吴有墓田。
县官修伏腊,野老记流传。
风土变夷后,云山采药前。
柱痕龙跃夜,松盖鹤栖年。
阶藓乾秋日,炉尘幂暮烟。
仰瞻遗像肃,端委尚依然。

白话文翻译:

三次让位,身心归隐,不再追求名利;无数家庭的国土也因此偏离。
庙宇只称颂至德之人,乡里的人们不讳言先贤的丰功伟绩。
卜洛地区无人继承王业,归于吴国却有先人的墓田。
县官修建伏腊祭祀,乡下老人传承着流传的故事。
风土变得异域风情,云山之中人们采药。
柱子上留下龙跃的痕迹,松树下白鹤栖息的年岁。
台阶上苔藓在干燥的秋日,炉灶上的灰尘在暮烟中弥漫。
仰望先贤的遗像,肃然起敬,依然保持着恭敬的态度。

注释:

  • 三让:指的是中国历史上周文王、周武王、周公三次让位的故事,象征品德高尚。
  • 庙唯称至德:庙宇仅称道至德之人,表现了对先贤的尊重。
  • 卜洛无王业:卜洛是地名,意指这里没有王朝的统治。
  • 伏腊:一种祭祀活动,通常是秋冬季节的祭祖活动。
  • 龙跃:象征着一种生气勃勃的状态或吉祥的标志。
  • 松盖鹤栖:表示自然和谐,松树和白鹤的意象代表长寿和吉祥。

诗词背景:

作者介绍:

华善述是明代诗人,生活在一个文人兴盛的时代。他的诗风典雅,常以自然景观与历史典故相结合,体现出对传统文化的深厚理解。

创作背景:

《谒泰伯庙》是华善述在游访泰伯庙时所作的诗。泰伯庙是为了纪念泰伯而建,泰伯是中国历史上著名的隐士和让位的楷模。诗作反映了对先贤的尊敬和对历史的思考。

诗歌鉴赏:

《谒泰伯庙》以对泰伯庙的拜访为线索,通过细腻的描写展现出对泰伯的崇敬与怀念。诗的前四句以历史为背景,提到“三让身将隐”,强调泰伯的品德与隐逸精神,表现出对名利的超然态度,也折射出对当今社会追名逐利的反思。接下来的句子则描绘了庙宇的庄严与乡土的传承,显示出地方文化的延续与对先贤的尊重。

中间部分提到卜洛无王业,归吴有墓田,体现出历史的变迁与家族的荣辱,也暗示了对先贤所遗留的精神财富的珍视。后半部分则通过自然景观的描写,展示了风土人情的变迁,表达了对传统文化的眷恋和对未来的思考。

整首诗通过历史与自然的交融,表现出诗人对先贤的崇敬、对故土的热爱以及对时代变迁的深刻感悟,诗句的节奏感和意象的丰富性使这首诗具有较高的艺术价值。

诗词解析:

逐句解析:

  1. 三让身将隐:指泰伯三次让位,体现高尚的品德与隐逸的精神。
  2. 千家国亦偏:名利权力的追逐使国家和家庭的方向偏离。
  3. 庙唯称至德:庙宇只尊崇至德之人,重视道德。
  4. 乡不讳先贤:乡里人们不忌讳谈论先贤的功绩。
  5. 卜洛无王业:卜洛地区没有王朝的统治。
  6. 归吴有墓田:在吴国有先人的墓地,体现对传统的尊重。
  7. 县官修伏腊:地方官员修建伏腊祭祀,保持传统。
  8. 野老记流传:乡下老人传承着先贤的故事。
  9. 风土变夷后:风土变得异域,反映时代变迁。
  10. 云山采药前:自然的和谐美,描绘人与自然的关系。
  11. 柱痕龙跃夜:柱子上留下的龙的痕迹,象征生机与希望。
  12. 松盖鹤栖年:松树下白鹤的栖息,象征长寿与和谐。
  13. 阶藓乾秋日:秋日的干燥与台阶上的苔藓形成对比。
  14. 炉尘幂暮烟:炉灶上的灰尘与暮烟交融,表现生活的气息。
  15. 仰瞻遗像肃:对先贤的遗像肃然起敬,敬仰之情油然而生。
  16. 端委尚依然:对先贤的态度依然恭敬,表达出对传统的坚持。

修辞手法:

  • 比喻:如“龙跃”比喻生机勃勃的状态。
  • 对仗:诗句间的对仗工整,增强了诗的音韵美。
  • 意象:运用了丰富的自然意象,如“松”、“鹤”等,象征长寿与和谐。

主题思想:

整首诗的主题思想在于对先贤的崇敬和对传统文化的珍视,同时也反映出对历史变迁的思考与对未来的期盼。

意象分析:

意象词汇:

  • :象征信仰与传统。
  • 龙跃:象征活力与希望。
  • 松鹤:象征长寿与和谐。

文化内涵:

这些意象不仅表现出自然美,还蕴含了丰富的文化内涵,体现出对先贤的敬仰与对生命的思考。

互动学习:

诗词测试:

  1. 《谒泰伯庙》的作者是哪个朝代的诗人? a) 唐代
    b) 宋代
    c) 明代
    d) 清代

  2. “三让身将隐”中的“三让”指的是哪位历史人物的事迹?
    a) 孔子
    b) 泰伯
    c) 李白
    d) 杜甫

  3. 诗中提到的“龙跃”象征着什么?
    a) 平安
    b) 生机
    c) 财富
    d) 权力

答案:

  1. c) 明代
  2. b) 泰伯
  3. b) 生机

诗词比较与延伸:

相关作品推荐:

  • 《登高》杜甫
  • 《秋夕》杜牧

诗词对比:

《谒泰伯庙》与《登高》均表现了对历史的反思与对自然的赞美,但前者更侧重于对先贤的敬仰,而后者则流露出对人生无常的感慨。

解读:

这两首诗在风格上各有特色,前者典雅含蓄,后者则直接抒情,展现了不同的情感基调与艺术追求。

参考资料:

推荐书目:

  • 《明代诗词选》
  • 《古典诗词鉴赏指南》
  • 《中国文化史》

相关搜索

诗文作者: 相关结果

相关查询

为刘君道赋昱岭关 题裕约之圆通旧隐 早发分宜县 南康除夜(二首) 南康除夜(二首) 富池江口夜泊(二首)〗 富池江口夜泊(二首)〗 开岁卧病(二首) 开岁卧病(二首) 寄刘彦基同知(二首)

最新发布

精准推荐

轰訇 颓塌 恣擅 体开头的成语 子字旁的字 丹垩一新 女大当嫁 豕字旁的字 茂实英声 建之底的字 未成一篑 明察秋毫之末,而不见舆薪 包含瀑的词语有哪些 招贤礼士 贝字旁的字 平原督邮 虎字头的字

猜你喜欢

组词查询推荐 成语查询推荐 单词排行榜 笔顺排行榜 全部近义词 全部反义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