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 2025-05-01 21:58:04
最后更新时间:2025-05-01 21:58:04
六十遇明主,家空无一廛。
百年今共尽,五福晚兼全。
在我六十岁的时候遇到了明主(贤明的君主),此时我家已经贫困到没有一间房子。
如今百年时光匆匆而过,晚年时的五福(长寿、富贵、康宁、好德、善终)都已齐全。
“六十遇明主”可以理解为对明主的感慨与感恩,这在古代文人中常有表现,尤其是在政治动荡的时代,能够遇到明主是无比幸运的。五福的概念源于道教和儒家思想,是人们追求的理想生活状态。
姜特立,宋代著名诗人,字宗白,号白石,生于南宋时期。他以诗歌见长,作品多反映个人经历和社会状态,风格清新独特,擅长抒情和描绘自然景色。
此诗写作于姜特立晚年,反映了他对人生的深刻感悟。在经历了人生的起伏后,遇到明主使他感到欣慰,反映出对国家和社会的关怀。
这首诗通过“六十遇明主”与“家空无一廛”的对比,表现了诗人对命运的感慨和对明主的赞美。诗中透露出一种对过去艰辛生活的追忆,同时也流露出对老年生活的满足感。虽然生活贫困,但因遇到明主,诗人感到一种精神上的富足。诗的最后一句“五福晚兼全”,不仅是对人生的总结,更是对未来的寄托。整体上,这首诗通过简练的语言,表达了对人生的哲思和对明主的感激,展现了诗人豁达的胸怀与乐观的态度。
整首诗表达了对人生的深刻思考,尽管经历了贫困,但通过遇到明主和五福的齐全,诗人感受到了一种精神上的满足与幸福,传达出一种积极向上的生活态度。
诗中提到的“五福”包括哪些?
这首诗的主题是什么?
与杜甫的《登高》相比,两首诗都反映了诗人对人生的感悟,杜甫更加强调对国家和社会的忧虑,而姜特立则更侧重于个人内心的满足与感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