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 2025-04-26 07:22:13
最后更新时间:2025-04-26 07:22:13
霁后度大屏岭始见罗浮二山隐显云外折下数里为石角潭
峰变态,树倒影,湿翠满山人度岭。
断雨飘丝积霭收,磨出光天照明靓。
远眺罗浮接云上,支天一面与天并。
神山秀出弱水中,水复山重路犹梗。
路梗石作梯,大山中辟流。
青泥天风一吹丸,不得结成圭角当前溪。
潴而为潭潭复泻,水信无分于东西。
随我下山如送客,相将形影何凄凄。
言寻漆珠室,绿衣行酒天鸡啼。
洞天药市引红翠,池边沐浴分刀圭。
或再来,无相暌。
这首诗描绘了在雨后经过大屏岭时,远远看见罗浮山的情景。山峰形态各异,树木的倒影映在湿润的青翠山中。雨水如丝飘洒,雾霭渐渐散去,阳光透出,照亮了整个天空。远眺罗浮山,它的顶端似乎与云彩相接,宛如支撑天空的一面。那神奇的山峰在弱水之中显得格外秀丽,水流与山峦交织,路途依然艰难。山路崎岖如梯,流动的水在山中穿行。青泥与天风交融,仿佛无法在溪水面前凝结成形。溪水汇聚成潭,潭水又向四方流淌,水流不分东南西北。一路下山,如同送别朋友,形影相伴,令人感到凄凉。诗中提到寻找漆珠的房子,身着绿衣的酒客,鸡鸣声响起。洞天药市中红绿交辉,池边沐浴的刀圭分开。或许我还会再来,不必分离。
“罗浮”在中国古代文学中常被提及,是道教圣地之一,象征着高洁与超然的境界。“弱水”则源于《庄子》的寓言,传达了一种水的柔和与虚无的哲学思想。
王文诰,清代诗人,生于1641年,卒于1718年。他的作品以山水田园诗为主,风格清新自然,常表现对自然的热爱与对人生的思考。
这首诗写于作者游览大屏岭时,恰逢雨后初晴,展现出自然景色的变化与内心感受,反映了王文诰对大自然的热爱和人生哲学的思考。
这首诗通过生动的自然描绘,展现了诗人对大自然景观的细腻观察与感悟。开篇“霁后度大屏岭”,便带领读者进入一个清新明亮的境地,雨后的清新空气与山水的美丽交融在一起,给人以宁静与舒适的感觉。接下来的描写,诗人通过对山峰、树木和水流的描绘,展现了自然的丰富多彩,似乎每一个细节都在诉说着生命的故事。
诗中“远眺罗浮接云上,支天一面与天并”,将罗浮山的壮丽形象生动地刻画出来,展现出一种巍峨挺拔的气势,体现了诗人对自然的敬畏与向往。此句不仅描绘了山的外在形态,更蕴含了与自然同在、与天地相接的哲思。
而后“随我下山如送客,相将形影何凄凄”,则蕴含了诗人对人生的感慨,仿佛在表达对于友谊的珍惜与对生活无常的思考。接下来的“言寻漆珠室,绿衣行酒天鸡啼”,则展现了民间生活的气息,增添了诗歌的生活气息与人文关怀。
整首诗在清新自然的外表下,透出一种淡淡的忧伤与哲思,令人深思。王文诰的诗歌不仅仅是对景的描写,更是对人生命运和价值的深刻思考,展现了他独特的艺术风格与人文情怀。
诗中运用了比喻、拟人和对仗等修辞手法。比喻如“支天一面”,形象地描绘了山与天的结合;拟人如“青泥天风”,赋予自然以情感;对仗则增强了诗句的节奏感。
整首诗表达了诗人对大自然的热爱,对人生哲理的思考,以及对友谊与生活的珍视。通过对景的描绘,展现出一种人与自然和谐共生的美好愿景。
诗中提到的“罗浮”指的是哪个著名的山?
“随我下山如送客”表达了诗人怎样的情感?
诗中“潴而为潭潭复泻”中“潴”字的意思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