百词典

《神步山登青云塔周览鉴海之胜次明倪公尚忠石刻韵 其一》

时间: 2025-05-01 21:30:26

诗句

碧鉴弯环注上流,凤林苍翠满城头。

两峰左右收沧海,一柱西南峙广州。

云路未遥偏锁塔,神山得步便登楼。

当年经始需民力,遗筑今知有远谋。

意思解释

最后更新时间:2025-05-01 21:30:26

原文展示:

碧鉴弯环注上流,
凤林苍翠满城头。
两峰左右收沧海,
一柱西南峙广州。
云路未遥偏锁塔,
神山得步便登楼。
当年经始需民力,
遗筑今知有远谋。

白话文翻译:

这首诗描绘了青云塔周围的美丽风光。碧绿的湖水环绕着上游,城头上满是苍翠的凤凰树林。两座山峰把海洋收拢在左右,一根高柱直立在西南,屹立在广州。云路虽不遥远,但塔却被锁住,登上神山便能直达楼顶。回想当年修建这座塔时,确实需要民众的力量,而如今的遗迹则显露出远大的谋划。

注释:

  • 碧鉴:指碧绿的湖水。
  • 凤林:指生长着凤凰树的树林,象征美好。
  • 沧海:指广阔的海洋。
  • 云路:比喻通往塔的路。
  • 神山:具有神秘色彩的山,可能暗指青云塔所处的山。

诗词背景:

作者介绍:

王文诰(清代),字仲明,号文韬,生于江南,擅长诗词,作品多描写山水景色,风格清新脱俗。

创作背景:

此诗创作于王文诰游览青云塔时,表达了对自然景观的赞美以及对历史的感慨,反映了清代文人对山水的向往。

诗歌鉴赏:

这首诗以青云塔为中心,描绘了周边的自然景观,通过生动的意象展现了山水的和谐美。首句中的“碧鉴”与“上流”营造了清澈的湖水与流动的河流,给人以宁静之感。接下来的“凤林苍翠满城头”则将自然景观与城市相结合,表达了人与自然的和谐相处。诗中两峰的描写,既是自然的高耸,也象征着人类的追求和梦想。后半部分提到的“云路未遥偏锁塔”,透露出对美好景象的期待与向往,而“当年经始需民力”则揭示了建设背后的艰辛,让人对历史有了更深的反思。全诗情感真挚,意境深远,既有自然的壮阔,也有对人文的思考。

诗词解析:

逐句解析:

  • 碧鉴弯环注上流:湖水清澈,环绕着上游的景色。
  • 凤林苍翠满城头:凤凰林郁郁葱葱,环绕在城头。
  • 两峰左右收沧海:两座山峰把大海收拢在左右,形成一种壮观的景象。
  • 一柱西南峙广州:一根高柱直立于西南的广州,象征着地标性建筑。
  • 云路未遥偏锁塔:尽管通向塔的云路并不遥远,但它却被封锁。
  • 神山得步便登楼:只要走上神山,便能抵达塔楼。
  • 当年经始需民力:往昔的修建需要人力。
  • 遗筑今知有远谋:今日的遗址显示出当时的远见卓识。

修辞手法:

  • 比喻:如“碧鉴”比喻湖水。
  • 对仗:如“云路未遥偏锁塔”,上下句对仗工整。
  • 意象:通过山峰、湖水等意象传达自然之美。

主题思想:

整首诗通过描绘青云塔周围的壮丽景色,表达了对自然与历史的赞美,反映了诗人对人类建设与自然和谐的思考。

意象分析:

意象词汇:

  • 碧鉴:象征自然的清澈与美丽。
  • 凤林:象征繁荣与生机。
  • 两峰:象征雄伟与坚定。
  • 云路:象征前往理想与希望的道路。

互动学习:

诗词测试:

  1. “碧鉴”指的是什么? A. 湖水
    B. 山峰
    C. 城市

  2. 诗中提到的“凤林”象征什么? A. 贫穷
    B. 美好
    C. 痛苦

  3. 诗的主题思想是什么? A. 对历史的遗忘
    B. 对自然的赞美与思考
    C. 对人类的批判

答案:

  1. A
  2. B
  3. B

诗词比较与延伸:

相关作品推荐:

  • 李白的《庐山谣》
  • 杜甫的《望岳》

诗词对比:

与李白的《庐山谣》相比,王文诰的诗更加注重人文历史的思考,而李白则更加强调自然的壮丽与个人情感的表达。

参考资料:

  • 《清代诗词选》
  • 《古诗词鉴赏》

相关搜索

诗文作者: 相关结果

相关查询

无俗念 叹世 无俗念 九日 无俗念 游仙二首 其一 升平乐 升平乐 风中柳 风中柳•离别 风中柳•立春日平原道上作 风中柳 鹦鹉善言,忽无故而卒,南宗女师哭之甚哀,余因作此慰之 风中柳 湖上

最新发布

精准推荐

牛结尾的词语有哪些 醳然 文字旁的字 血泪盈襟 黍字旁的字 包含孜的成语 卧房 包含隘的词语有哪些 香字旁的字 牛字旁的字 壁结尾的成语 计交 泥中隐刺 濒绝 解衣盘磅 贲象 开弓不放箭 勿剪之欢 皮字旁的字

猜你喜欢

组词查询推荐 成语查询推荐 单词排行榜 笔顺排行榜 全部近义词 全部反义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