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 2025-05-07 14:06:22
最后更新时间:2025-05-07 14:06:22
《濂泉寺》
作者:王文诰(清代)
石骨攫土土花碧,溜天飞涛泻百尺。
五泄辊趋壑底雷,谷应山鸣崩礐石。
芒鞋滑印苔藓斑,冰花著衣珠跳额。
轻身飞越万湫龙,直从泉顶探泉脉。
泉顶大陂列环堵,一半颓云压山脊。
中通㟟里余平,两傍待建百人宅。
水归于此百窍并,氵众流破肋走騞砉。
放下玉帘不上钩,怪石守之纷列戟。
人传帘内竹林通,悟入空门径可迹。
瞿昙选佛兼爱身,未肯形骸等闲掷。
瀑泉之上作道场,傍水依岩创规格。
无端泉寺两茫茫,兴废乱麻难考覈。
青山白尽老僧头,帘下无人试双屐。
空将演说导因缘,一梦精诚动魂魄。
我生蚤以筏喻参,舍法何心究梵册。
石头高枕看泉飞,松风谡谡吹茵席。
这首诗描绘了濂泉寺的自然景观和哲理思考。诗中写到,石头坚硬如骨,土壤和花草交相辉映,飞流的泉水从高处倾泻而下,仿佛雷声在山谷中回荡。诗人用芒鞋在青苔上留下印记,冰花似的水珠滴落在额头上。灵活的身躯轻盈地飞跃过万丈的悬崖,直接从泉顶探寻泉水的源头。泉顶的大坝如环绕的墙壁,云雾压迫着山脊,周围的土地平坦,适合建造人居。水流在这里汇集,奔流而下,激起阵阵水花。诗人放下玉帘,似乎不再顾虑,奇石如戟般屹立。听说帘后有竹林通向空门,悟道的路可以找到。佛教的教义与对生命的热爱相结合,诗人不愿随意舍弃自己的肉身。瀑布之上是道场,依山傍水设立规格。泉寺的兴衰如同迷雾,难以考证。青山白云映衬着老僧的头顶,帘下无人试穿双屐。空有一番道理来演绎因果关系,仿佛一梦能动人心魄。诗人以筏子比喻修行,舍弃法则又何必执着于梵文经典。石头安静地看着泉水飞流,松风轻抚着草席,仿佛在低声细语。
作者介绍:
王文诰,清代诗人,擅长诗词,作品多反映自然景观与哲思,风格清新脱俗,常融入道教、佛教思想。
创作背景:
《濂泉寺》可能创作于王文诰对自然、人生的沉思之际,表达了对佛教哲理的感悟和对自然美的欣赏。
《濂泉寺》是一首极具自然美感与哲理深邃的诗作。王文诰通过细腻的描写,生动展现了濂泉寺的自然景观。在诗中,瀑布的奔腾与山谷的静谧形成鲜明对比,营造出一种和谐的自然氛围。诗人描绘了泉水从高处飞流直下,雷声轰鸣的壮阔场景,展现了自然的力量与美感。
同时,诗中融入了深厚的哲理思考。王文诰通过对泉水的探源与追寻,隐喻了人生追求真理与智慧的过程,表达了对物质与精神世界的双重关注。诗中的“玉帘”与“竹林”,象征着人们在追求真理的过程中所需的宁静与隐秘。诗人通过“因缘”的概念,探讨了生命的意义与价值,表现出对佛教思想的理解与尊重。
整首诗的意象丰富,层次分明,既有对自然景观的细腻描绘,又有对人生哲理的深刻思考,展现了王文诰作为诗人的深厚功力与独特视角。
整首诗表达了对自然景观的赞美,以及对人生哲理的思考,展现了人与自然、人与佛教的和谐关系,强调了修行与悟道的重要性。
诗词测试:
《濂泉寺》的作者是?
A. 李白
B. 王文诰
C. 杜甫
D. 白居易
诗中“氵众流破肋走騞砉”描绘的是什么?
A. 水流激荡的景象
B. 鸟儿飞翔的情景
C. 树木摇曳的姿态
D. 风吹动草地的声音
诗中的“玉帘”象征什么?
A. 高雅的生活
B. 自然的美
C. 修行的宁静
D. 人生的繁忙
参考答案:
相关作品推荐:
诗词对比:
王文诰与王维在山水意象的描写上有相似之处,王维更侧重于内心的宁静,而王文诰则更多地探讨人与自然的关系以及哲理思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