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 2025-04-27 18:49:26
最后更新时间:2025-04-27 18:49:26
迁居(有引)
吾绍圣元年十月二日至惠州,寓合江楼,是月十八日迁于嘉祐寺。二年三月十九日复迁于合江楼,三年四月二十日复归于嘉祐寺。时方卜筑白鹤峰之上,新居成,庶几其少安乎。前年家水东,回首夕阳丽。去年家水西,湿面春雨细。东西两无择,缘尽我辄逝。今年复东徙,旧馆聊一憩。已买白鹤峰,规作终老计。长江在北户,雪浪舞吾砌。青山满墙头,髟委髟几云髻。虽惭抱朴子,金鼎陋蝉蜕。犹贤柳柳州,庙俎荐丹荔。吾生本无待,俯仰了此世。念念自成劫,尘尘各有际。下观生物息,相吹等蚊蚋。
在绍圣元年十月二日,我来到惠州,住在合江楼。这月的十八日我迁到了嘉祐寺。第二年三月十九日又搬回了合江楼,第三年四月二十日再度回到嘉祐寺。那时我刚刚在白鹤峰上选址建造新居,新居完成,或许能稍微安定些。前年我家在水的东边,回首望去,夕阳美丽。去年家在水的西边,春雨细细湿润着面庞。东西两边都无所选择,缘分尽了我就离开。今年又搬回东边,旧居稍作歇息。我已经买下了白鹤峰,计划在此安度余生。长江在北边,浪花在我窗前舞动。青山满墙头,像是梳理着云的发髻。虽然我惭愧于抱朴子,金鼎和丑陋的蝉蜕。犹如柳宗元,庙堂之上供奉着丹荔。我这一生本无所依赖,俯仰之间只是这一世。念念之间自成劫,尘缘各有际遇。低头看生物的呼吸,连蚊虫也在互相呼唤。
作者介绍:苏轼(1037-1101),字子瞻,号东坡居士,是中国历史上著名的文学家、书法家、画家。他的诗词广泛涉及山水、政治、人生哲学等多个方面,风格豪放而细腻。
创作背景:苏轼在南宋时期经历了多次政治动荡,因政见不合而多次被贬,迁居惠州正是其贬谪生涯中的一部分。这首《迁居》即是在这样的背景下写成,表达了他对居住环境的思考和对人生的感悟。
《迁居》是一首反映苏轼人生境遇和内心感受的诗作。诗中通过对自我居所的迁徙描绘,展现出诗人对生活的无奈与淡然。开篇的迁居过程细致入微,透露出诗人内心对安定生活的向往与追求。随着居所的变迁,诗人对自然的观察和生活的感悟愈加深刻,尤其是对长江、青山的描写,生动传达了他对大自然的热爱。
在情感基调上,诗人虽有对世事的无奈,但并不消极,反而表现出一种达观与淡泊。诗句“吾生本无待,俯仰了此世”正是他对人生哲学的深刻理解,表明他对物质生活的淡然态度和对生命本质的思考。同时,诗中提到的柳宗元的典故也反映了诗人对高洁生活的向往,借以强化自身的精神追求。
整首诗通过细腻的描写和深刻的思考,展现了苏轼对人生和自然的独特见解,既有对现实的反思,也有对理想生活的追求,是一篇充满哲思的作品。
逐句解析:
修辞手法:
主题思想:整首诗以迁居为线索,探讨了人生的无常与对安宁的渴望,表达了诗人从容面对生活变迁的哲学思考。
意象词汇:
这些意象交织在一起,构成了诗人内心世界的映射,体现了他对自然的热爱与对人生的思考。
诗词测试:
苏轼在《迁居》中提到的“白鹤峰”象征什么?
A. 理想的栖息地
B. 忧伤的回忆
C. 繁华的城市
D. 远方的梦
诗中“念念自成劫”表现了诗人怎样的情感?
A. 对于未来的期待
B. 对时间流逝的感慨
C. 对友情的珍视
D. 对爱情的追求
答案:
相关作品推荐:
诗词对比:
以上是对《迁居(有引)》的全面解析,希望能够帮助您更好地理解这首诗的深意与美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