百词典

《登徐孺子亭》

时间: 2025-05-04 03:34:25

诗句

高士不可得,兹亭幸尔留。

偶来当暇日,况复及清秋。

湖水当门落,松云傍枕浮。

几时閒历览,乘月放扁舟。

意思解释

最后更新时间:2025-05-04 03:34:25

原文展示

高士不可得,兹亭幸尔留。
偶来当暇日,况复及清秋。
湖水当门落,松云傍枕浮。
几时閒历览,乘月放扁舟。

白话文翻译

高洁的士人难以寻觅,幸好这亭子让我停留。
偶然来到这里,正值闲暇的日子,何况又恰逢清秋。
湖水在门前荡漾,松树和云影相依浮动。
不知何时才能闲情逸致,乘着月光划着小舟。

注释

  • 高士:指品德高尚、志向远大的士人。
  • 兹亭:此亭,指作者所处的亭子。
  • 暇日:闲暇的日子。
  • 况复:更何况。
  • 湖水当门落:湖水在亭子前流淌。
  • 松云傍枕浮:松树和云彩相依,浮动在水面上。
  • 几时閒历览:什么时候才能悠闲地游览。

典故解析

此诗没有直接引用特定的典故,但提到的“高士”可以联想到古代隐士的形象,象征着追求高洁理想的人。

诗词背景

作者介绍

汪广洋是明代的一位诗人,生于江苏,擅长诗词,作品多表现对自然的热爱和对人生的思考。他的诗风清新自然,常常蕴含哲理。

创作背景

这首诗创作于某个清秋的日子,作者在一个亭子中,因思念隐士生活而产生的感慨,展现了对理想生活的向往。

诗歌鉴赏

《登徐孺子亭》是一首蕴含哲理的诗作,展现了诗人对高洁理想的追求及对自然的热爱。诗的开头,诗人感叹高士难得,反映出他对理想人生的渴望与现实的无奈。随即转入对亭子的描写,表现出他在此地的惬意与安宁。诗中“湖水当门落,松云傍枕浮”的描写,生动地描绘了湖光山色,展现了秋日的清幽景致,给人一种宁静悠闲的感觉。最后一句“几时閒历览,乘月放扁舟”,则表达了诗人对未来美好时光的期待,渴望在月光下自由自在地游览。全诗流露出一种淡淡的忧伤和对理想生活的向往,体现了诗人内心深处的情感。

诗词解析

  • 高士不可得:表达了对高洁士人难以寻求的无奈。
  • 兹亭幸尔留:亭子的存在让他有了片刻的安宁。
  • 偶来当暇日:闲暇之时偶然光临,正是享受清秋的好时机。
  • 湖水当门落:描绘出湖水与亭子的亲密关系,营造出宁静的氛围。
  • 松云傍枕浮:松树和云彩的交融,增强了自然的美感。
  • 几时閒历览:表现了对悠闲时光的期待,反映出诗人的闲适心情。

修辞手法

  • 比喻:将湖水比作门口的景象,形象生动。
  • 拟人:云彩与松树相伴,赋予自然以情感。
  • 对仗:整首诗句式工整,形成优美的韵律感。

主题思想

整首诗的中心思想在于对理想生活的向往以及对自然的热爱,表达了诗人内心的孤独与渴望,同时也流露出对清秋时节的赞美。

意象分析

  • 高士:象征着理想与追求。
  • 亭子:象征着宁静的栖息地。
  • 湖水:代表自然的流动与生命。
  • 松云:表现出自然的和谐美。

互动学习

诗词测试

  1. 诗中提到的“高士”指的是: A. 普通人
    B. 品德高尚的人
    C. 武将

  2. “湖水当门落”中“落”的意思是: A. 落下
    B. 流动
    C. 下降

  3. 诗人对未来的期待表现在诗的哪一句? A. 高士不可得
    B. 偶来当暇日
    C. 几时閒历览

答案

  1. B
  2. B
  3. C

诗词比较与延伸

相关作品推荐

  • 《静夜思》李白
  • 《月下独酌》李白

诗词对比

与王维的《山居秋暝》相比,两首诗都体现了诗人对自然的热爱与对理想生活的追求,但汪广洋的作品更侧重于对高士理想的感慨,而王维则更多地描绘了自然的宁静与美丽。

参考资料

  • 《明代诗人研究》
  • 《古典诗词鉴赏指南》
  • 《汪广洋诗集》

相关搜索

诗文作者: 相关结果

相关查询

秋晚与友人游青龙寺 慈恩寺塔下避暑 马上别单于刘评事(时太和公主还京,评事罢举起职) 和段校书冬夕寄题庐山 和郑校书夏日游郑泉 宿普济寺 赋得听松声 题从伯舍人道正里南园 寻陈处士山堂 京兆府试目极千里

最新发布

精准推荐

倒持干戈 横野 贞秀 牙签万轴 足字旁的字 井然有序 青字旁的字 绞丝旁的字 枝叶扶疏 衣字旁的字 包含碱的词语有哪些 冶士 包含孟的词语有哪些 书库 激将法 乙字旁的字 累土聚沙

猜你喜欢

组词查询推荐 成语查询推荐 单词排行榜 笔顺排行榜 全部近义词 全部反义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