百词典

《访亦非禅师》

时间: 2025-04-26 03:06:04

诗句

卓锡何年自石头,禅心孤迥禁城幽。

秪园旧接陶彭泽,芋火曾盟李邺侯。

王气只今回紫极,法轮应借柱阎浮。

平乘一涕尘根在,此理吾师见许不。

意思解释

最后更新时间:2025-04-26 03:06:04

原文展示:

卓锡何年自石头,禅心孤迥禁城幽。
秪园旧接陶彭泽,芋火曾盟李邺侯。
王气只回来紫极,法轮应借柱阎浮。
平乘一涕尘根在,此理吾师见许不。

白话文翻译:

这位禅师是什么时候开始在石头山修行的呢?他的禅心孤独而清高,在禁城中显得格外幽静。只见那旧日的园子与陶渊明、彭泽相连,曾与李白、邺王结下过深厚的情谊。如今王气只回到紫极,法轮似乎要借助阎浮的柱子。平静中我流泪,世间的尘根依然存在,这种道理,我的老师是能理解的。

注释:

  • 卓锡:指高僧出游讲经,锡为“赐予”,引申为“授教”。
  • 石头:指石头山,禅宗名山,象征修行之地。
  • 禅心:指修行者的内心,清静无染。
  • 禁城:指古代的皇宫,象征深邃和孤独。
  • 陶彭泽:指陶渊明,彭泽即是陶渊明的别号,代表隐逸之士。
  • 芋火:指诗人李白与邺侯的交情,象征友谊与热情。
  • 王气:君主的气象,象征权力。
  • 法轮:佛教的象征,象征教义的传播。
  • 尘根:指世俗的烦恼和执念。

诗词背景:

作者介绍:

陈邦彦(生卒年不详),明代诗人,以其清新自然的诗风著称。他的诗歌多表现出隐逸的情怀与对自然的热爱。

创作背景:

《访亦非禅师》创作于明代,正值佛教文化影响力较大的时期。诗人在这首诗中表达了对亦非禅师的敬仰与对禅宗思想的探讨,反映了当时社会对禅宗的关注与研究。

诗歌鉴赏:

这首诗以访友的形式,表达了诗人对亦非禅师的敬仰之情,同时也蕴含了深刻的哲理。诗人开篇便以“卓锡何年自石头”引入,既是对禅师出道的追溯,也是对其修行生涯的敬意。接下来的“禅心孤迥禁城幽”,则描绘出禅师内心的宁静与孤高,形成了一种超越尘世的境界。

诗中提到“秪园旧接陶彭泽”,这不仅是对古代隐士陶渊明的致敬,也是对与友人交往的缅怀,呈现出一种人际关系的温暖。再进一步“王气只回来紫极”,则对权力的冷淡与对自由的向往形成鲜明对比,表现出诗人对世俗权势的淡泊。

整首诗在情感上有着深刻的哲理思考,诗人通过对禅宗的探讨,表达了对人生、友谊和自我修行的感悟。在“平乘一涕尘根在”中,诗人以泪水表达对世俗烦恼的无奈与反思,最后一句“此理吾师见许不”,则是对禅理的思考,既体现出对师承的尊重,也反映出诗人追求真理的执着。

诗词解析:

逐句解析:

  1. 卓锡何年自石头:追问禅师何时开始在石头山修行,体现了对其求道经历的好奇。
  2. 禅心孤迥禁城幽:描绘禅师心境的孤高与宁静,表达对隐居生活的向往。
  3. 秪园旧接陶彭泽:提及与陶渊明等人的友谊,暗示传统隐逸文化的延续。
  4. 芋火曾盟李邺侯:回忆与李白的交往,表现出对文学与友谊的珍视。
  5. 王气只回来紫极:指涉君主的气息与权力,表达对世俗权力的冷淡。
  6. 法轮应借柱阎浮:暗示佛法的传播与交流,反映出对宗教思想的尊重。
  7. 平乘一涕尘根在:流泪自省,表达对世俗烦恼的感怀。
  8. 此理吾师见许不:对禅理的思考,体现出对老师和智慧的追求。

修辞手法:

  • 对仗:如“王气只回来紫极,法轮应借柱阎浮”,增强了诗的韵律感。
  • 比喻:如“禅心孤迥”,将内心的清净与孤高形象化。
  • 提喻:通过提及历史人物陶渊明、李白等,丰富了诗的文化内涵。

主题思想:

全诗通过对亦非禅师的敬仰,探讨了修行、友谊和对世俗的超然态度,表达了诗人对禅宗思想的理解与追求,展现了超越尘世的智慧。

意象分析:

  • 石头:象征修行之地,代表着静谧与思考。
  • 禁城:体现出世俗权力的深邃与内心的孤独。
  • 陶彭泽:代表隐逸文化,象征与自然和谐共处的理想。
  • 芋火:象征友谊的温暖与文学的交融。
  • 法轮:佛教的象征,代表智慧的传播。

互动学习:

诗词测试:

  1. 诗中提到的“石头”指的是哪位禅师的修行地? A. 李白
    B. 亦非禅师
    C. 陶渊明
    D. 邺侯

  2. “禅心孤迥”中的“孤迥”意指什么? A. 孤独且高远
    B. 热闹
    C. 亲切
    D. 复杂

  3. 诗中提到的“平乘一涕”表达了什么情感? A. 喜悦
    B. 愤怒
    C. 伤感与反思
    D. 无所谓

答案:

  1. B
  2. A
  3. C

诗词比较与延伸:

相关作品推荐:

  • 《静夜思》- 李白
  • 《月夜忆舍弟》-杜甫
  • 《饮酒》- 陶渊明

诗词对比:

  • 《访亦非禅师》与《静夜思》:两者都表达了对自然的思考与人际情感的珍视,但《访亦非禅师》更侧重于对禅宗的探索,而《静夜思》则是对故乡的思念。

参考资料:

  • 《明代诗歌研究》
  • 《中国古典诗词鉴赏》
  • 《禅宗文化与文学》

相关搜索

诗文: 相关结果

相关查询

被旨军前讲和得回 山居杂诗九十首 其三十七 山居杂诗九十首 其六十八 和人见赠四首 白雪歌 山居杂诗九十首 山居杂诗九十首 幕中冬至书事 山居杂诗九十首 其五十二 武陵春(禁中元夕)

最新发布

精准推荐

引耳 包含柔的成语 臣字旁的字 流水游龙 鼎字旁的字 得风就是雨 不让之责 预开头的词语有哪些 色字旁的字 千载一逢 口字旁的字 精光 包含痬的词语有哪些 唇结尾的词语有哪些 龍字旁的字 一方之寄 盗禄 蒺藜 问寝视膳

猜你喜欢

组词查询推荐 成语查询推荐 单词排行榜 笔顺排行榜 全部近义词 全部反义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