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 2025-04-26 03:06:04
最后更新时间:2025-04-26 03:06:04
卓锡何年自石头,禅心孤迥禁城幽。
秪园旧接陶彭泽,芋火曾盟李邺侯。
王气只回来紫极,法轮应借柱阎浮。
平乘一涕尘根在,此理吾师见许不。
这位禅师是什么时候开始在石头山修行的呢?他的禅心孤独而清高,在禁城中显得格外幽静。只见那旧日的园子与陶渊明、彭泽相连,曾与李白、邺王结下过深厚的情谊。如今王气只回到紫极,法轮似乎要借助阎浮的柱子。平静中我流泪,世间的尘根依然存在,这种道理,我的老师是能理解的。
陈邦彦(生卒年不详),明代诗人,以其清新自然的诗风著称。他的诗歌多表现出隐逸的情怀与对自然的热爱。
《访亦非禅师》创作于明代,正值佛教文化影响力较大的时期。诗人在这首诗中表达了对亦非禅师的敬仰与对禅宗思想的探讨,反映了当时社会对禅宗的关注与研究。
这首诗以访友的形式,表达了诗人对亦非禅师的敬仰之情,同时也蕴含了深刻的哲理。诗人开篇便以“卓锡何年自石头”引入,既是对禅师出道的追溯,也是对其修行生涯的敬意。接下来的“禅心孤迥禁城幽”,则描绘出禅师内心的宁静与孤高,形成了一种超越尘世的境界。
诗中提到“秪园旧接陶彭泽”,这不仅是对古代隐士陶渊明的致敬,也是对与友人交往的缅怀,呈现出一种人际关系的温暖。再进一步“王气只回来紫极”,则对权力的冷淡与对自由的向往形成鲜明对比,表现出诗人对世俗权势的淡泊。
整首诗在情感上有着深刻的哲理思考,诗人通过对禅宗的探讨,表达了对人生、友谊和自我修行的感悟。在“平乘一涕尘根在”中,诗人以泪水表达对世俗烦恼的无奈与反思,最后一句“此理吾师见许不”,则是对禅理的思考,既体现出对师承的尊重,也反映出诗人追求真理的执着。
全诗通过对亦非禅师的敬仰,探讨了修行、友谊和对世俗的超然态度,表达了诗人对禅宗思想的理解与追求,展现了超越尘世的智慧。
诗中提到的“石头”指的是哪位禅师的修行地?
A. 李白
B. 亦非禅师
C. 陶渊明
D. 邺侯
“禅心孤迥”中的“孤迥”意指什么?
A. 孤独且高远
B. 热闹
C. 亲切
D. 复杂
诗中提到的“平乘一涕”表达了什么情感?
A. 喜悦
B. 愤怒
C. 伤感与反思
D. 无所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