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 2025-04-23 10:50:44
最后更新时间:2025-04-23 10:50:44
作者: 文同 〔宋代〕
类型: 古诗词
直于一丈素,写尽千里景。
云山杳杳已成秋,烟水漻漻方入暝。
君应无心得此画,我岂有言能尔咏。
这幅画笔直而清晰,描绘了千里之外的美景。云雾缭绕,山峦隐约,已经进入了秋天,烟波浩渺,渐渐地被夜色吞没。你应该不会对此画产生什么感悟,而我又怎能用言语来表达它的美丽呢?
字词注释:
典故解析: 诗中所描绘的画面与秋天的意象相结合,反映了宋代文人对自然景色的追求与细腻观察。诗中“云山杳杳”与“烟水漻漻”的描写,常见于古代文人的作品中,表现出对自然的热爱和对时光流逝的感慨。
作者介绍: 文同,字子华,号靖节,南宋时期的著名画家和诗人。他以山水画而闻名,崇尚自然,主张“画中有诗”,其诗作常与画作相辅相成。
创作背景: 这首诗创作于文同晚年,借着秋天的景象,表达了他对自然的热爱和对人生短暂的感慨,反映了他对艺术与生活的思考。
《晚秋烟波》是一首精致的山水诗,文同通过简练的语言,展现了秋天的自然景观。诗的开篇就用“直于一丈素”来说明绘画的技巧,接着通过“千里景”体现出画作的广阔。这种与自然的紧密联系使得整首诗充满了生动的画面感。诗中“云山杳杳”描绘了秋天的朦胧,而“烟水漻漻”则让人感受到水面的轻柔波动,仿佛置身于这幅画中。诗的后半部分则表现了诗人与画之间的深刻感悟,既有自谦之意,也流露出对艺术表达的无奈。这首诗通过简洁的文字传达了深刻的情感,充分体现了文同作为诗人和画家的独特视角与艺术追求。
逐句解析:
修辞手法:
主题思想: 诗歌通过描绘晚秋的景象,表达了文同对自然的热爱和对艺术表达的深刻思考,既有对美的向往,也有对艺术创作的无奈,传递出一种淡淡的忧伤和哲理。
意象词汇:
诗词测试:
诗中“云山杳杳”意指什么?
“我岂有言能尔咏”表达了诗人怎样的感受?
诗的主题是什么?
答案:
相关作品推荐:
诗词对比:
推荐书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