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 2025-04-23 17:43:51
最后更新时间:2025-04-23 17:43:51
枉思带砺誓山河,鼎鼐楼台已自多。
函首玉津行万里,不知曾听大风歌。
我白白地思念故友,誓言要保卫山河,
那些鼎立的楼台已是许多的象征。
在玉津的入口行走万里,
却不知道曾经听过那大风的歌声。
作者介绍:李希圣,清代诗人,生活在动荡的历史时期,以抒情和志向著称。他的诗常常反映出对好友的思念及对国家前途的担忧。
创作背景:这首诗作于历史的变迁之际,诗人怀念故友的同时,表达了对国家和历史的思考,反映出时代的复杂情感。
这首诗通过怀念故友的情感,展现了诗人对国家、历史的深思。开头“枉思带砺誓山河”将个人情感与国家理想结合,显示了诗人坚定的爱国情操。接下来的“鼎鼐楼台已自多”则用象征的手法,描绘出历史的厚重与丰富。结尾的“函首玉津行万里”,表达了对理想追求的执着,尽管前路漫漫,仍不忘追寻。整首诗通过意象的交织,传达出一种深沉的历史感与人文关怀,既有对往昔的回忆,也有对未来的展望,情感层次丰富而深邃。
逐句解析:
修辞手法:
主题思想:诗歌的中心思想在于对故友和历史的追念,以及对国家未来的憧憬,展现了诗人深厚的爱国情怀。
诗词测试:
诗中“枉思”的意思是什么?
A. 白白思念
B. 深切思念
C. 忘却思念
“鼎鼐楼台”主要象征什么?
A. 历史的成就
B. 自然风光
C. 个人情感
“函首玉津”表达的意象是什么?
A. 纯洁与希望
B. 历史的回忆
C. 朋友的叹息
答案:
相关作品推荐:
诗词对比: 李希圣与杜甫的作品都表达了对历史的思考和对国家命运的关心,但李希圣更多地融合了个人情感,杜甫则更注重社会现实的反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