百词典

《简全真》

时间: 2025-05-02 01:54:26

诗句

方喧思独坐,当静想清言。

我扫庭前树,君凭江上轩。

有诗烦共赋,无酒与重论。

既乏公田秫,仍孤老瓦盆。

意思解释

最后更新时间:2025-05-02 01:54:26

原文展示:

简全真 赵蕃 〔宋代〕

方喧思独坐,当静想清言。 我扫庭前树,君凭江上轩。 有诗烦共赋,无酒与重论。 既乏公田秫,仍孤老瓦盆。

白话文翻译:

在喧闹中我渴望独自静坐,在宁静时我思考着清雅的言谈。 我清扫着庭院前的树木,你倚靠着江边的轩窗。 有诗作时烦请你一同赋诗,没有酒时我们再重论诗篇。 既然缺少了公田的秫米,依然只有这孤单的老瓦盆相伴。

注释:

  • 方喧:指喧闹的环境。
  • 清言:清雅的言谈。
  • 扫庭前树:指清扫庭院前的树木,可能暗含整理心境之意。
  • 凭江上轩:倚靠在江边的轩窗,形容一种闲适的状态。
  • 烦共赋:烦请你一同赋诗。
  • 无酒与重论:没有酒时我们再重论诗篇。
  • 公田秫:公田中种植的秫米,指生活物资。
  • 老瓦盆:指简朴的生活用具。

诗词背景: 赵蕃(1143-1229),字昌父,号章泉,宋代诗人。他的诗多写自然景物和个人情感,风格清新自然。这首诗表达了诗人在喧闹中寻求宁静,以及与友人共赏诗文的愿望,同时也反映了生活的简朴和孤独。

诗歌鉴赏: 这首诗以简洁的语言表达了诗人在喧闹中寻求宁静的心境,以及与友人共赏诗文的愿望。诗中“方喧思独坐,当静想清言”一句,既表达了诗人对宁静的渴望,也体现了其对清雅言谈的向往。后文通过“我扫庭前树,君凭江上轩”的对比,展现了诗人与友人各自的生活状态,同时也暗示了两人之间的精神交流。最后两句“既乏公田秫,仍孤老瓦盆”则反映了诗人简朴的生活和对友情的珍视。整首诗情感真挚,语言质朴,展现了诗人淡泊名利,追求精神交流的生活态度。

诗词解析:

  • 首句“方喧思独坐”,表达了诗人在喧闹中渴望独处的愿望,体现了其对宁静的追求。
  • “当静想清言”则进一步表达了诗人在宁静时思考清雅言谈的心境。
  • “我扫庭前树,君凭江上轩”通过对比,展现了诗人与友人各自的生活状态,同时也暗示了两人之间的精神交流。
  • “有诗烦共赋,无酒与重论”表达了诗人对友情的珍视,以及与友人共赏诗文的愿望。
  • “既乏公田秫,仍孤老瓦盆”则反映了诗人简朴的生活和对友情的珍视。

修辞手法:

  • 对比:通过“我扫庭前树,君凭江上轩”的对比,展现了诗人与友人各自的生活状态。
  • 排比:“有诗烦共赋,无酒与重论”通过排比,强调了诗人对友情的珍视。

主题思想: 这首诗的主题思想是追求宁静与精神交流。诗人通过表达对宁静的渴望,以及与友人共赏诗文的愿望,展现了其淡泊名利,追求精神交流的生活态度。

意象分析:

  • “庭前树”:象征着诗人整理心境的愿望。
  • “江上轩”:象征着友人的闲适状态。
  • “老瓦盆”:象征着诗人简朴的生活。

互动学习: 诗词测试:

  1. 诗中“方喧思独坐”表达了诗人怎样的愿望? A. 追求宁静 B. 追求喧闹 C. 追求友情 D. 追求富贵

  2. “我扫庭前树,君凭江上轩”中的“庭前树”象征着什么? A. 诗人整理心境的愿望 B. 友人的闲适状态 C. 诗人简朴的生活 D. 诗人对宁静的追求

  3. “既乏公田秫,仍孤老瓦盆”中的“老瓦盆”象征着什么? A. 诗人整理心境的愿望 B. 友人的闲适状态 C. 诗人简朴的生活 D. 诗人对宁静的追求

答案:

  1. A
  2. A
  3. C

诗词比较与延伸: 相关作品推荐:

  • 苏轼《和子由渑池怀旧》:表达了诗人对友情的珍视和对宁静生活的向往。
  • 王维《山居秋暝》:表达了诗人对自然的热爱和对宁静生活的追求。

诗词对比:

  • 赵蕃的这首诗与苏轼的《和子由渑池怀旧》都表达了诗人对友情的珍视和对宁静生活的向往,但赵蕃的诗更加注重精神交流,而苏轼的诗则更加注重对自然的热爱。

参考资料: 推荐书目:

  • 《宋诗选注》:收录了赵蕃的诗作,可以帮助读者更全面地了解赵蕃的诗歌风格。
  • 《宋诗鉴赏辞典》:提供了对宋代诗歌的详细鉴赏,有助于读者深入理解赵蕃的这首诗。

相关搜索

诗文: 相关结果

诗文作者: 相关结果

相关查询

胡笳十八拍十八首008 南浦 寄曾子固 过故居 奉和景纯十四丈三绝 寄蔡天启 胡笳十八拍十八首 即席 孙君挽辞 自白土村入北寺二首

最新发布

精准推荐

矞雪 尣字旁的字 援引荐举 包含古的成语 荜门委巷 吃顺不吃强 磨牙凿齿 僻浄 怡然理顺 大字旁的字 蝻虫 雨后送伞 私字儿的字 田字旁的字 铨土 靣字旁的字

猜你喜欢

组词查询推荐 成语查询推荐 单词排行榜 笔顺排行榜 全部近义词 全部反义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