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 2025-05-02 06:10:35
最后更新时间:2025-05-02 06:10:35
原文展示:
霜髭不摘老可憎,迹虽未然心已僧。舌根鼻观习气在,茗椀策勋香事仍。
白话文翻译:
全诗翻译: 胡须上结了霜也不去拔除,这样的老态实在令人厌恶;虽然外表尚未显老,但内心已经像僧人一样平静。舌尖和鼻端依然保留着品茶的习气,品茗的功勋和香气依旧如故。
注释: 字词注释:
典故解析:
诗词背景: 作者介绍: 赵蕃(1143—1229),字昌父,号章泉,原籍郑州。宋代著名诗人,与韩淲并称“二泉”。他的诗风格清新自然,多写山水田园,也有不少反映社会现实的作品。 创作背景: 这首诗表达了诗人对老年的态度和对品茶生活的热爱。诗人通过对比外在的老态和内心的平静,展现了超脱世俗的心境。
诗歌鉴赏: 这首诗通过对比外在的老态和内心的平静,展现了诗人超脱世俗的心境。首句“霜髭不摘老可憎”直接表达了诗人对老态的厌恶,但紧接着的“迹虽未然心已僧”则表明,尽管外表尚未显老,内心却已如僧人般平静。后两句“舌根鼻观习气在,茗椀策勋香事仍”则进一步展现了诗人对品茶生活的热爱,即使年老,品茶的习性和香气依旧如故。整首诗语言简练,意境深远,表达了诗人对生活的深刻感悟和对品茶文化的深厚情感。
诗词解析: 逐句解析:
修辞手法:
主题思想: 整首诗的中心思想是表达诗人对老年的态度和对品茶生活的热爱,展现了诗人超脱世俗的心境和对品茶文化的深厚情感。
意象分析: 意象词汇:
互动学习: 诗词测试:
诗中“霜髭不摘老可憎”表达了诗人对什么的厌恶? A. 年老 B. 贫穷 C. 疾病 D. 孤独
“迹虽未然心已僧”中的“心已僧”比喻了什么? A. 内心的平静 B. 对世俗的厌倦 C. 对品茶的喜爱 D. 对自然的向往
“舌根鼻观习气在”中的“习气”指的是什么? A. 品茶的习性 B. 生活的习惯 C. 学习的习惯 D. 工作的习惯
答案:1. A 2. A 3. A
诗词比较与延伸: 相关作品推荐:
诗词对比:
参考资料: 推荐书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