百词典

《百丈山》

时间: 2025-05-02 03:07:07

诗句

沐雨梳风有底忙,解鞍来宿赞公房。

传闻三岭连天峻,未到王千已断肠。

意思解释

最后更新时间:2025-05-02 03:07:07

原文展示:

百丈山
沐雨梳风有底忙,
解鞍来宿赞公房。
传闻三岭连天峻,
未到王千已断肠。

白话文翻译:

在雨中沐浴,风中梳理,忙碌的旅途让人心生烦恼;
下马解鞍,来到赞公的宅房寻求栖息。
听闻三岭高耸入云,
但未到达王千,心中已感到无比忧伤。

注释:

  • 沐雨:在雨中洗浴,形容旅途中的艰辛。
  • 梳风:在风中整理,暗示旅途的疲惫。
  • 解鞍:解开马鞍,准备下马休息。
  • 赞公房:指赞公的住处,可能是诗人所尊敬的地方。
  • 三岭:指高耸的山岭,象征着自然的壮丽。
  • 王千:可能是指某个地名或传说中的人物,暗示到达某个地方的期待。

典故解析:

“赞公”可能指的是历史上某位著名的人物或隐士,诗人通过提及其名声来表达对其的敬仰。“三岭”则可能是对某个具体地理位置的描述,常常用来象征险峻的自然景观。

诗词背景:

作者介绍:范成大(1126-1193),字致能,号云溪,江苏吴江人,宋代著名诗人、文人。他的诗歌多描写山水风景,尤其擅长表现自然与人生的关系。

创作背景:此诗写于诗人游历百丈山时,表达了对自然景观的感受以及心中对友人的思念。

诗歌鉴赏:

《百丈山》以简练的语言描绘了诗人在旅途中对自然景观的感悟与思虑。开头两句“沐雨梳风有底忙,解鞍来宿赞公房”描写了诗人旅途的劳累与对栖息地的渴望。雨水与风的交织,不仅是自然的描绘,更是心情的映射,显示出诗人心中的不安。

后两句“传闻三岭连天峻,未到王千已断肠”则转而表达了对高山的崇敬与对未到达目的地的失落。三岭的壮丽与高耸给人以震撼,但与此同时,诗人却因为未能到达而感到惆怅,心中似乎有一丝断肠之痛。

整首诗在描写自然的同时,传达了诗人内心的复杂情感,既有对自然的赞美,又有对人生旅途的思考,具有深刻的哲理意味。

诗词解析:

  • 逐句解析

    • “沐雨梳风有底忙”:在雨中与风中忙碌,表现了旅途的艰辛。
    • “解鞍来宿赞公房”:下马后寻求栖息,表达了对友好环境的向往。
    • “传闻三岭连天峻”:听闻高山巍峨,展现出自然的雄伟。
    • “未到王千已断肠”:未能抵达理想之地,内心倍感失落。
  • 修辞手法

    • 比喻:用“沐雨梳风”比喻旅途中的困苦。
    • 对仗:上下句结构对称,增强诗的韵律感。
  • 主题思想:整首诗表达了在自然美景中感受到的孤独与思乡之情,反映了人与自然的关系和内心的挣扎。

意象分析:

  • :象征着洗涤与烦恼。
  • :代表着旅途中的不安与流动。
  • 山岭:象征着伟大与崇高。
  • 解鞍:表示暂时的放松与休息。

互动学习:

诗词测试

  1. 诗中“沐雨梳风”主要表达了什么情感? a) 旅途的快乐
    b) 旅途的艰辛
    c) 对自然的热爱

  2. “赞公房”所指的是什么? a) 朋友的家
    b) 一座山
    c) 诗人的住所

  3. 诗中提到的“三岭”象征着什么? a) 朋友的期盼
    b) 旅行的艰难与壮美
    c) 失败与失落

答案

  1. b) 旅途的艰辛
  2. a) 朋友的家
  3. b) 旅行的艰难与壮美

诗词比较与延伸:

相关作品推荐

  • 苏轼《题西林壁》
  • 王维《山居秋暝》

诗词对比

  • 范成大的《百丈山》与王维的《山居秋暝》同样描绘了山水之美,前者更注重旅途的感受与情感的流露,而后者则更多地表现出宁静与和谐的自然景观。

参考资料:

  • 《宋诗三百首》
  • 《中国古典诗词鉴赏辞典》
  • 《范成大诗文集》

相关搜索

诗文作者: 相关结果

相关查询

天门 小市 江湾舟宿 重过崇寿观赠徐羽士 三峰精舍 村舍坐雨简邻翁 云居山咏二首 晓云峰 和邵蕊宫立秋雨窗即事原韵兼寓感怀 其二 和邵蕊宫立秋雨窗即事原韵兼寓感怀 其一

最新发布

精准推荐

街谈市语 钓诗钩 鸮音 包含蕙的成语 疲睡 文字旁的字 踌躇不前 业字旁的字 粝食 生字旁的字 鸾姿凤态 爪字旁的字 子字旁的字 包含烁的词语有哪些 枕席过师 进贤黜恶 日落西山

猜你喜欢

组词查询推荐 成语查询推荐 单词排行榜 笔顺排行榜 全部近义词 全部反义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