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 2025-04-27 20:04:53
最后更新时间:2025-04-27 20:04:53
作者: 杨万里 〔宋代〕
类型: 古诗词
自怜秋蝶生不早,只与夜蛩声共悲。
眼边未觉天地宽,身後更用文章为。
去秋今夏旱相继,淮江未净郴江沸。
饿夫相语死不愁,今年官免和糴不。
自怜秋天的蝴蝶出生得太晚,只能与夜里的蟋蟀一同悲伤。
眼前未曾觉察天地是多么宽广,身后却要凭借文章谋生。
去年秋天到今年夏天连续干旱,淮江还未干净,郴江却滔滔而沸。
饥饿的农夫相互谈论着,即便要死也无所谓,今年的官府免除了粮食的征购。
杨万里(1127-1206),字廷秀,号诚斋,南宋著名诗人,以其清新自然的诗风和深刻的社会关怀著称。他的作品多描写自然与人情,常常表达对社会现象的关注。
此诗创作于南宋时期,正值社会动荡和自然灾害频发的时代。诗人通过描写自然的景象和人们的困苦,反映出当时人们对干旱和饥荒的无奈和悲哀。
《旱后郴寇又作》是一首充满感情的诗,表达了诗人对秋天的蝴蝶和夜蛩的怜惜,以及对干旱造成的苦难的深切关注。开头两句就展现了诗人对生命的感慨,秋蝶的迟到象征着时光的流逝与无常,它与夜蛩的悲鸣形成对比,暗示着生命的孤独与无奈。接下来的句子则转向对自然环境的描绘,淮江未净,郴江沸腾,展现出干旱带来的严重后果,诗人通过这种对比让人感受到自然的无情与人间的苦痛。
诗的后半部分更进一步,揭示了饥饿农夫的无奈与对生存的漠然。在面对死亡时,他们似乎已经失去了恐惧,表达出一种对生活的绝望与无奈。这种情感通过“死不愁”得以突出,反映出社会底层人们的生存困境与对现实的无奈接受。
整首诗的主题在于对自然灾害下人们生存困境的深刻反思,表达了对生命的怜惜与对社会现状的关注。诗人通过个人的情感体验,引发对社会的思考,展现农村人民在自然灾害面前的无奈与绝望。
“自怜秋蝶生不早”中“怜”字的意思是什么?
A. 憎恨
B. 关心
C. 怜惜
D. 忽视
这首诗主要描写了什么主题?
A. 爱情
B. 自然
C. 生存困境
D. 友谊
“今年官免和糴不”中的“和糴”指的是什么?
A. 购买粮食
B. 征收粮食
C. 分配粮食
D. 种植粮食
答案:
通过对比,可以看到时代背景对诗人情感的影响,以及不同诗人在面对相似主题时所表现出的不同情感深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