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 2025-04-30 16:36:55
最后更新时间:2025-04-30 16:36:55
捣衣曲
作者:谢榛 〔明代〕
秦关昨寄一书归,
百战郎从刘武威。
见说平安收涕泪,
梧桐树下捣征衣。
这首诗的意思是:
在秦关寄回来的信中,听说百战的将士刘武威已经回归。我看到他平安归来,感动得流下了泪水。站在梧桐树下,我在捣洗征战的衣服。
谢榛(约1580年-约1643年),字景华,号贞白,明代诗人,原籍山西,后移居南京。他以诗词闻名,尤其擅长描写战争与离别的情感,作品常有浓厚的现实主义色彩。
此诗创作于明代,是在战乱频繁的背景下写成。诗人通过对战士归来的期待与思念,表现了对士兵的牺牲与奉献的感慨,以及对和平的渴望。
《捣衣曲》是一首充满情感的诗作,诗人用简洁的语言描绘了对战争与和平的深刻思考。首句提到的“秦关”不仅是地理的标志,更是历史的象征,承载着无数士兵的梦想与牺牲。其次,诗中提到的“百战郎”不仅展现了士兵的勇敢,也隐含着对他们命运的深切关怀。
诗的后半部分通过“涕泪”的意象,表达了诗人对平安归来的感动,流泪不仅是对战士经历的同情,也是对生活重归平静的感激。而“梧桐树下捣征衣”更是将情感的深度提升,梧桐树常与离愁别绪相联,捣衣的动作则象征着对过去战争的清算与对未来生活的期望,这一切都形成了对生命的深刻反思。
整首诗在意象的运用和情感的渲染上都显示出诗人高超的艺术技巧,使人感受到一种既悲凉又希望的复杂情感。
整首诗围绕着战争与和平的主题,表达了对士兵的敬意与对生活的思考。诗人通过对信的描述,传达出对平安的渴望和对过往苦难的反思,情感真挚而深刻。
诗中提到的“百战郎”指的是:
A. 平民
B. 忍者
C. 士兵
“涕泪”在诗中代表了:
A. 喜悦
B. 感动
C. 无奈
诗的主题主要围绕:
A. 爱情
B. 战争与和平
C. 自然风光
比较《捣衣曲》与杜甫的《春望》,两者都反映了战争对人们生活的影响,但《春望》更侧重于对国破家亡的愁苦,而《捣衣曲》则表达了对归来平安的感慨与对未来的期待。两者在情感表达上各具特色,体现了不同的历史背景与个人体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