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 2025-05-02 12:50:28
最后更新时间:2025-05-02 12:50:28
二别阻汉坻。双崤望河澳。兹岭复巑岏。分区奠淮服。
东限琅琊。西距孟诸陆。阡眠起杂树。檀栾荫修竹。
日隐涧疑空。云聚岫如复。出没眺楼雉。远近送春目。
戎州昔乱华。素景沦伊谷。阽危赖宗衮。微管寄明牧。
长蛇固能翦。奔鲸自此曝。道峻芳尘流。业遥年运倐。
平生仰令图。吁嗟命不淑。浩荡别亲知。连翩戒征轴。
再远馆娃宫。两去河阳谷。风烟四时犯。霜雨朝夜沐。
春秀良已凋。秋场庶能筑。
我在汉水的岸边别离,遥望双崤山的河流。现在的山岭又是陡峭又崎岖,划分了各个区域,赋予了淮河的服饰。
向东是琅琊,向西是孟诸的陆地。田间小路旁,杂树丛生,檀香和栾树荫庇着修长的竹子。
阳光隐藏在溪涧中,似乎整个天空都被遮蔽。云彩在山间聚集,宛如再现。
楼阁间时隐时现,远近景色送走了春天的目光。
戎州昔日战乱频繁,宁静的景色如今沦落在伊谷。
危难时刻,仰仗的是宗衮的庇护。微弱的乐声寄托了明牧的期望。
长蛇固然能被斩断,奔腾的鲸鱼也在此曝晒。
道路陡峭,芳香的尘土飘荡,事业遥远,岁月匆匆而过。
一生仰望那幅理想的图景,唉,命运却不太顺遂。
浩浩荡荡与亲友别离,忙碌中却警惕着征途的方向。
远道而去的馆娃宫,河阳谷的两次分离。
风烟在四季中交错,霜雨在朝夕间洗礼。
春天的繁华已然凋零,秋天的场地或许能够重建。
作者介绍:谢朓(约464-499年),南北朝时期的诗人,以其清新脱俗的诗风和独特的意境著称。谢朓的诗歌常常表现出对自然景色的细腻描绘以及对个人命运的感慨。
创作背景:此诗写于南北朝时期,社会动荡,诗人常常在离别与怀念中挣扎,这首诗正是对个人命运、自然景色与历史背景的交融表现。
《和王著作融八公山诗》是一首描绘自然景色与个人情感交织的作品,诗中细腻的情感与优美的意境构成了强烈的对比。通过对自然景色的描绘,谢朓不仅展现了个人内心的孤独与无奈,还反映了社会动荡带来的离愁别绪。诗中的“日隐涧疑空”,描绘出了一种恍惚的美感,仿佛时间在这片山水中停滞,而“浩荡别亲知”则将个体的情感与历史的洪流结合在一起,形成了深邃的哲理思考。整首诗在意象上丰富多彩,透过自然景色的变化,表达了诗人对命运的无奈与对理想的追求,具有很高的艺术价值。
逐句解析:
修辞手法:
主题思想:诗歌通过描绘自然景色与个人情感的交融,表达了对理想的追求与对命运的感慨,反映了诗人对生活的深刻思考。
意象词汇:
诗词测试:
诗中提到的“东限琅琊”指的是哪个地方?
“浩荡别亲知”的意思是什么?
答案:
相关作品推荐:
诗词对比: 与李白的《静夜思》相比,谢朓的诗更多地体现了对自然景色的描绘和个人命运的感慨,而李白则更专注于内心的思乡之情和孤独感。两者在情感表达上各具特色,但都展示了古代诗人对生活的深刻思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