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 2025-05-07 07:07:06
最后更新时间:2025-05-07 07:07:06
海洲访孙思荣
作者: 李洸 〔近代〕
村路崎岖十里遥,
行行忽喜见林梢。
迎门丹荔花初灿,
临水黄桑叶半凋。
生事驱人愁转粟,
梦痕依鹿苦传蕉。
谁知管毂西江地,
活我枯鱼意更超。
这首诗描绘了诗人前往孙思荣居住地的旅途情景。村路崎岖,走了十里才看到树梢,心中自然高兴。到达门前,看到鲜艳的荔枝花初开,在水边的桑树叶子已经半边凋落。生活的琐事让人愁苦,梦中的痕迹如同鹿在苦苦追寻的蕉叶。谁能想到西江的地方,能让我这个枯鱼般的人生重新焕发生机?
作者介绍:李洸,近代诗人,以其细腻的情感和对自然的深刻观察著称。他的诗歌融合了传统与现代的风格,常常表达对生活的思考和对自然的热爱。
创作背景:这首诗写于李洸探访孙思荣时,反映了他对乡村生活的感受与思考,同时也表达了对人生哲理的探讨。
这首诗描绘了诗人前往孙思荣的旅途,展现了从村路到自然景观的细腻观察与感受。前两句以“崎岖十里遥”开篇,形象地展现了旅途的艰辛,但随即转为“行行忽喜见林梢”,表达了旅途中发现美景的愉悦,形成了强烈的对比。接下来的描写则通过荔枝花和桑叶的状态,隐喻了生命的变迁与时光的流逝。诗人将个人的愁苦与自然景象结合,生动地描绘出内心的复杂情感。
后半部分的“生事驱人愁转粟”暗示生活的琐碎与烦恼,而“梦痕依鹿苦传蕉”则表现了对理想与美好生活的追求,犹如鹿追逐蕉叶般的执着。最后,诗人以“管毂西江地,活我枯鱼意更超”收尾,意在表达一种对生命重新焕发生机的渴望。
整首诗通过细腻的自然描写与深刻的哲理思考,展现了诗人对生活的感悟与对美好事物的追求,具有较高的艺术价值和情感深度。
逐句解析:
修辞手法:
主题思想: 整首诗的中心思想是对生活的深刻体悟与对美好事物的追求。李洸通过旅途的描写,将自然景象与个人情感相结合,表达了对生命的思考与对理想的向往,展现出一种积极向上的生活态度。
意象词汇:
这些意象不仅描绘了自然的美,也蕴含了对人生的深刻思考,展现出诗人对生命的敏感与感悟。
诗词测试:
诗中描绘的自然景象有哪些?
“生事驱人愁转粟”中的“生事”指的是?
诗人将“枯鱼”用来比喻什么?
答案:
相关作品推荐:
诗词对比:
以上内容希望能帮助你更好地理解《海洲访孙思荣》这首古诗的深意与美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