百词典

《海洲访孙思荣》

时间: 2025-05-07 07:07:06

诗句

村路崎岖十里遥,行行忽喜见林梢。

迎门丹荔花初灿,临水黄桑叶半凋。

生事驱人愁转粟,梦痕依鹿苦传蕉。

谁知管毂西江地,活我枯鱼意更超。

意思解释

最后更新时间:2025-05-07 07:07:06

原文展示:

海洲访孙思荣
作者: 李洸 〔近代〕

村路崎岖十里遥,
行行忽喜见林梢。
迎门丹荔花初灿,
临水黄桑叶半凋。
生事驱人愁转粟,
梦痕依鹿苦传蕉。
谁知管毂西江地,
活我枯鱼意更超。

白话文翻译:

这首诗描绘了诗人前往孙思荣居住地的旅途情景。村路崎岖,走了十里才看到树梢,心中自然高兴。到达门前,看到鲜艳的荔枝花初开,在水边的桑树叶子已经半边凋落。生活的琐事让人愁苦,梦中的痕迹如同鹿在苦苦追寻的蕉叶。谁能想到西江的地方,能让我这个枯鱼般的人生重新焕发生机?

注释:

  • 崎岖:形容道路不平坦,艰难。
  • 林梢:树木的顶部,代表生机。
  • 丹荔:荔枝花,象征着丰收和美好。
  • 黄桑:指桑树,叶子凋零象征着时光流逝。
  • 生事:生活中的琐事,令人烦恼。
  • 梦痕:梦中的印记,象征着对美好事物的追求。
  • 管毂:指西江,管毂是水车的一部分,暗含水的流动与生命的延续。
  • 枯鱼:比喻生命的无趣与消沉。

诗词背景:

作者介绍:李洸,近代诗人,以其细腻的情感和对自然的深刻观察著称。他的诗歌融合了传统与现代的风格,常常表达对生活的思考和对自然的热爱。

创作背景:这首诗写于李洸探访孙思荣时,反映了他对乡村生活的感受与思考,同时也表达了对人生哲理的探讨。

诗歌鉴赏:

这首诗描绘了诗人前往孙思荣的旅途,展现了从村路到自然景观的细腻观察与感受。前两句以“崎岖十里遥”开篇,形象地展现了旅途的艰辛,但随即转为“行行忽喜见林梢”,表达了旅途中发现美景的愉悦,形成了强烈的对比。接下来的描写则通过荔枝花和桑叶的状态,隐喻了生命的变迁与时光的流逝。诗人将个人的愁苦与自然景象结合,生动地描绘出内心的复杂情感。

后半部分的“生事驱人愁转粟”暗示生活的琐碎与烦恼,而“梦痕依鹿苦传蕉”则表现了对理想与美好生活的追求,犹如鹿追逐蕉叶般的执着。最后,诗人以“管毂西江地,活我枯鱼意更超”收尾,意在表达一种对生命重新焕发生机的渴望。

整首诗通过细腻的自然描写与深刻的哲理思考,展现了诗人对生活的感悟与对美好事物的追求,具有较高的艺术价值和情感深度。

诗词解析:

逐句解析

  1. “村路崎岖十里遥”:描绘了通往孙思荣家乡的道路坎坷漫长,设定了旅行的背景。
  2. “行行忽喜见林梢”:旅途中,诗人见到林梢,心中生喜,展现了对自然的热爱。
  3. “迎门丹荔花初灿”:抵达孙家门前,看到荔枝花初开,象征着希望与新生。
  4. “临水黄桑叶半凋”:水边桑树的叶子半枯,暗示时光流逝与生命的变化。
  5. “生事驱人愁转粟”:生活琐事让人心烦意乱,象征着生活的艰辛。
  6. “梦痕依鹿苦传蕉”:追求理想的执着,表达了对美好生活的向往。
  7. “谁知管毂西江地”:对西江的思考,暗示对人生境遇的反思。
  8. “活我枯鱼意更超”:表达重生的渴望,展现出对生命的深刻理解。

修辞手法

  • 比喻:如“枯鱼”比喻生命的无趣,生动形象。
  • 拟人:自然景物如荔枝花、桑树叶被赋予情感,增强了诗的表现力。
  • 对仗:如“生事驱人愁转粟,梦痕依鹿苦传蕉”,增强了诗的韵律感。

主题思想: 整首诗的中心思想是对生活的深刻体悟与对美好事物的追求。李洸通过旅途的描写,将自然景象与个人情感相结合,表达了对生命的思考与对理想的向往,展现出一种积极向上的生活态度。

意象分析:

意象词汇

  • 荔枝花:象征着希望与丰收。
  • 桑树叶:代表着时光的流逝与生命的变化。
  • 鹿:象征追求理想的执着。
  • 枯鱼:象征着生命的无趣与消沉。

这些意象不仅描绘了自然的美,也蕴含了对人生的深刻思考,展现出诗人对生命的敏感与感悟。

互动学习:

诗词测试

  1. 诗中描绘的自然景象有哪些?

    • A. 荔枝花
    • B. 黄桑叶
    • C. 林梢
    • D. 以上皆是
  2. “生事驱人愁转粟”中的“生事”指的是?

    • A. 生活琐事
    • B. 生意
    • C. 学习
    • D. 旅游
  3. 诗人将“枯鱼”用来比喻什么?

    • A. 生命的消沉
    • B. 美好的回忆
    • C. 自然的美丽
    • D. 理想的追求

答案

  1. D. 以上皆是
  2. A. 生活琐事
  3. A. 生命的消沉

诗词比较与延伸:

相关作品推荐

  • 《登高》 王之涣
  • 《静夜思》 李白

诗词对比

  • 李白的《静夜思》与李洸的《海洲访孙思荣》都表达了对故乡的思念,但李洸的诗更侧重于对自然的细腻观察与生活的哲理思考,而李白则更直接地表达了对亲人的思念之情。

参考资料:

  • 《中国现代诗词发展史》
  • 《古诗词鉴赏指南》
  • 《李洸诗集》

以上内容希望能帮助你更好地理解《海洲访孙思荣》这首古诗的深意与美感。

相关查询

江鸥 寄人二首 拟乐府子夜四时歌四首 马嵬 西施 峡路 春墅 长安春 古树 谢朱常侍寄贶蜀茶、剡纸二首

最新发布

精准推荐

流年似水 見字旁的字 誓开头的词语有哪些 支字旁的字 末俗 骞开头的词语有哪些 撒水拿鱼 见字旁的字 职墨 掂斤抹两 畏影而走 里字旁的字 耒字旁的字 无论 欣喜若狂 占比 百世流芳 没结尾的词语有哪些

猜你喜欢

组词查询推荐 成语查询推荐 单词排行榜 笔顺排行榜 全部近义词 全部反义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