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 2025-05-02 01:34:11
最后更新时间:2025-05-02 01:34:11
作者: 鲍之蕙 〔清代〕
夕阳才下远峰颠,
漠漠平芜起暮烟。
度水一痕疏复密,
随风千缕断还连。
花间杂雾迷归鸟,
柳外和云锁客船。
最是沧江收钓处,
溟濛无际晚晴天。
夕阳刚刚落下远处的山峰,平坦的田野上升起一层层的暮烟。水面上波纹的痕迹时稀时密,随风而动,时断时连。花丛中雾气弥漫,归来的鸟儿也看不清去路;柳树外的云雾缭绕,客船被锁在了雾中。最美的地方是沧江收鱼的地方,四周一片朦胧,天边的晚霞与晴空交融。
字词注释:
典故解析: 诗中提到的“沧江”指的是长江或某条大江,象征着广阔的水域和渔民的生活。江河在古诗词中常常被用来表达孤寂和思乡之情。
作者介绍: 鲍之蕙,清代诗人,生平不详,擅长描写自然景色,诗歌语言清新自然,情感细腻,常以女性视角表现对生活的思考。
创作背景: 本诗写于清代,可能是鲍之蕙在一个傍晚时分,凭窗远眺,心中生发出的感慨,反映了她对大自然的热爱和对人生的思考。
《晚烟》通过描绘黄昏时分的自然景色,展现了一幅宁静而又略带忧伤的画面。诗的首联“夕阳才下远峰颠,漠漠平芜起暮烟”给人一种淡淡的忧郁,描绘了夕阳落下的瞬间,营造出一种宁静而又神秘的氛围。接着,诗中通过对水面波纹和随风而动的暮烟的描写,展现了自然的变化与生命的流动。这种细腻的观察,使人感受到诗人对自然的深刻理解和对生命的思考。最后两联提到的“沧江收钓处,溟濛无际晚晴天”则让人感受到一种宽广与自由,似乎在说生活的尽头是另一种开始,暗示着对未来的希望。
逐句解析:
修辞手法:
主题思想: 诗歌通过描绘黄昏的自然景象,表达了对生命的思考和对自然的热爱,展现了一种淡淡的忧伤与宁静。
意象词汇:
诗词测试:
诗中描绘的景象主要是什么时间段?
“随风千缕断还连”中的“千缕”指的是什么?
诗中提到的“沧江”象征着什么?
答案:
相关作品推荐:
诗词对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