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 2025-04-26 03:46:56
最后更新时间:2025-04-26 03:46:56
减字木兰花
作者: 刘志渊 〔元代〕
蛮触非是。识破心颜如弃屣。
痼疾云山。猿鹤相陪尽日闲。
一壶风月。清净光明相照彻。
内外俱空。无执空心触处通。
这不是外界的干扰,而是内心的真实感受。
我已看透心中的情感,就像抛弃了旧鞋一样轻松。
那些顽固的病痛如同云山般遥远,
只有猿猴和仙鹤陪伴着我,悠闲度日。
一壶美酒与月色相伴,
清澈明亮的光辉照耀着我。
内心与外在都显得空灵无物,
放下执念,心灵在触碰中得以畅通。
作者介绍:刘志渊,元代诗人,其作品多反映个人情感和自然景观,风格清新脱俗。
创作背景:此诗创作于元代,社会动荡与文化变迁的背景下,诗人通过抒发个人情感,寄托对自由与宁静生活的向往。
《减字木兰花》以其清新自然的意境和深刻的情感表达而著称。诗中通过对内外生活的反思,展示了诗人对生命的洞察与对心灵自由的追求。开篇提到的“蛮触非是”,直接切入主题,强调内心体验的重要性,而非外界的干扰。接着通过“识破心颜如弃屣”展现了诗人对自身情感的剖析,体现出一种轻松与洒脱。
“痼疾云山”则将过去的痛苦与烦恼形象化,仿佛在远方的云山中,象征着困扰逐渐消散。随后“猿鹤相陪尽日闲”描绘了一幅恬淡悠闲的生活图景,表现出诗人对自在生活的向往。
整首诗在情感上由内而外,最终通过“一壶风月”与“内外俱空”的意象,传达出一种清净与明朗的心境。诗人强调放下执念,达到心灵的畅通与自由,反映了对生活哲学的深刻理解。
逐句解析:
修辞手法:
主题思想:全诗通过对心灵自由的追求和对自然宁静生活的向往,表达了对世俗烦扰的超脱与内心安宁的渴望。
意象词汇:
诗词测试:
诗中“蛮触非是”主要表达了什么观点?
a) 外界干扰很重要
b) 内心的真实感受更重要
c) 人与自然无关
答案:b
“痼疾云山”中“云山”比喻了什么?
a) 诗人的理想
b) 过往的痛苦与烦恼
c) 自然的景色
答案:b
诗中提到的“猿鹤”象征着什么?
a) 忧愁
b) 悠闲自在的生活
c) 社会的压迫
答案:b
相关作品推荐:
诗词对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