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 2025-05-09 00:33:33
最后更新时间:2025-05-09 00:33:33
题画寄远法师
作者:杨士奇 〔明代〕
久别山中远法师,
春风洒落凤凰枝。
八窗花雨谭经处,
一榻松云入定时。
出世人高了元法,
名家我识惠休诗。
几时同坐曼陀石,
瀹茗焚香慰所思。
我与远法师已经很久未见,
春风轻轻洒落在凤凰树上。
在八扇窗户前,花雨纷飞,谈论经文的地方,
在松云下的一个榻榻米上,我在入定时。
出世的高人对元法有了更高的理解,
我也认识了名家惠休的诗作。
什么时候我们能够一起坐在曼陀石上,
泡茶焚香,以此来慰藉我的思念?
字词注释:
典故解析:
“出世人高了元法”可理解为超越世俗的修行人,强调了对精神追求的向往。曼陀石可能与佛教修道场所有关,传达了诗人与高僧的情谊。
作者介绍:
杨士奇(1488-1559),明代著名学者和政治家,精通诗词,曾任翰林院学士。他的诗风清新脱俗,常表现出对道教和佛教的关注。他的诗作常常反映出对人生哲学的思考。
创作背景:
此诗写于明代,反映了作者对远法师的思念以及对高人志趣的向往,表达了对清静生活的向往和对精神世界的探寻。社会动荡的背景下,诗人渴望寻找内心的平静。
《题画寄远法师》是一首充满思念和哲理的诗,诗人通过与远法师的联系,表达了对高人清净生活的向往。全诗以春天的景象作为引子,展现了诗人与法师之间的深厚情谊。开头两句“久别山中远法师,春风洒落凤凰枝”将远法师的清雅形象与自然景色结合,营造出一种宁静的氛围。
接下来的“八窗花雨谭经处,一榻松云入定时”则描绘了一个理想的修行环境,诗人在此处沉浸于佛经的思考,显现出他对精神世界的探索。诗中对于“出世”的探讨,反映出对世俗生活的反思,似乎在暗示一种哲学的追求。
最后两句“几时同坐曼陀石,瀹茗焚香慰所思”则表达了对未来的期盼,渴望与远法师再聚,共品茶香,焚香静思。整首诗情感真挚,意境深远,展示了诗人对友谊、对清净生活的追求以及对心灵世界的探索。
逐句解析:
修辞手法:
主题思想:
整首诗表达了对远法师的思念,渴望追求清净的精神生活,同时表现出对友谊的珍视和对未来的向往。诗中的景象与情感交织,展现出一种超脱世俗的哲学思考。
意象词汇:
诗词测试:
诗中提到的“远法师”指的是:
A. 一位高僧
B. 一位诗人
C. 一位画家
D. 一位皇帝
“八窗花雨”描绘的是:
A. 春天的美景
B. 秋天的落叶
C. 夏天的雷雨
D. 冬天的雪花
诗人希望与远法师一起做什么?
A. 写诗
B. 读书
C. 泡茶焚香
D. 旅游
答案:
相关作品推荐:
诗词对比:
推荐书目:
这些书籍可以帮助读者更深入地了解作者及其作品的背景、风格与影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