百词典

《禅兴寺一首》

时间: 2025-05-02 12:20:59

诗句

妙域千年搆,金堂七代华。

香云流化国,慈雨洒禅家。

翠拥天孙树,红开帝女花。

宝琴清觉思,寥寂语河沙。

意思解释

最后更新时间:2025-05-02 12:20:59

原文展示

禅兴寺一首
作者: 黄省曾 〔明代〕

妙域千年搆,金堂七代华。
香云流化国,慈雨洒禅家。
翠拥天孙树,红开帝女花。
宝琴清觉思,寥寂语河沙。


白话文翻译

这首诗描绘了禅兴寺的古老和美丽。千年的妙境构筑了寺庙,金色的堂宇经历了七代的辉煌。香气的云彩飘荡在国土之间,慈祥的雨水滋润着禅宗的家园。翠绿的树木环绕着天孙树,红色的花朵绽放如帝女般美丽。宝琴在清静中引发了思绪,寥寂的环境中似乎传来微弱的声音,如同河沙般细腻。


注释

字词注释

  • 妙域:指美妙的境地,这里特指禅兴寺的环境。
  • :构筑,建立。
  • 金堂:寺庙中的主殿,象征着庄严与富丽。
  • 七代华:指寺庙经历了七代的繁华与辉煌。
  • 香云:形容香气弥漫的云彩。
  • 慈雨:指温和的雨水,寓意善良的滋养。
  • 翠拥:指绿树环绕。
  • 天孙树:一种象征长寿的树木,可能指代特定的树种。
  • 帝女花:形容花朵的美丽,呈现出高贵的气质。
  • 宝琴:指一种古代乐器,这里象征清静的思维和情感。
  • 河沙:形容细腻的声音,带有安静的意境。

典故解析

  • 禅宗:佛教的一个重要宗派,强调直观与顿悟。禅兴寺作为禅宗寺庙,承载了深厚的文化底蕴。

诗词背景

作者介绍
黄省曾,明代诗人,生平事迹较少流传,以诗词见长,尤其在描绘自然与佛教文化方面颇有造诣。他的诗作品常常表现出对自然的细腻观察和对人生命理的深刻思考。

创作背景
《禅兴寺一首》创作于禅兴寺的游览之际,诗人通过对寺庙的描绘,表达对佛教文化的敬仰以及对自然景观的热爱,反映了明代社会对宗教与文化的重视。


诗歌鉴赏

《禅兴寺一首》是一首典雅的诗,表现了诗人对禅兴寺的深厚情感。诗的开篇“妙域千年搆”即点明了寺庙悠久的历史,营造出一种神秘而古老的氛围。接着,诗人通过“金堂七代华”一语,展现了寺庙的辉煌与繁荣,仿佛能感受到历史的沉淀与文化的厚重。

在“香云流化国,慈雨洒禅家”中,诗人用香云和慈雨象征着佛教文化的普及与滋养,展示了宗教的温暖与包容。接下来的“翠拥天孙树,红开帝女花”则通过生动的自然描绘,表达了环境的美丽和生机。诗中的意象丰富而细腻,展现了诗人对自然的深刻理解和对美的追求。

最后两句“宝琴清觉思,寥寂语河沙”则回归到内心的宁静,表达了在这片净土中所感受到的宁静与思考。整体上,这首诗通过对自然与人文的结合,体现了禅宗的思想,传递出一种宁静、和谐的情感基调。


诗词解析

逐句解析

  1. 妙域千年搆:描绘寺庙的悠久历史,强调其独特的文化气息。
  2. 金堂七代华:传达出寺庙的辉煌与繁荣,象征着佛教文化的延续。
  3. 香云流化国:营造出一种香气弥漫的氛围,象征着文化的传播。
  4. 慈雨洒禅家:表达了佛教的慈悲与关怀。
  5. 翠拥天孙树:生动描绘了自然环境的美丽,体现出人与自然的和谐。
  6. 红开帝女花:象征着美丽与高贵,增强了诗的视觉美感。
  7. 宝琴清觉思:用乐器来象征内心的宁静与思考。
  8. 寥寂语河沙:表现出一种细腻而深远的思考,形成了诗的意境。

修辞手法

  • 比喻:如“香云”比喻文化的传播。
  • 对仗:如“翠拥天孙树,红开帝女花”,增强了诗句的韵律感。
  • 意象:通过丰富的自然意象,传达出诗人的情感与思想。

主题思想
整首诗歌通过对禅兴寺的描绘,展现了诗人对佛教文化的尊重和对宁静生活的向往,传达出一种和谐美好的情感基调。


意象分析

意象词汇

  • 妙域:象征着美好的精神家园。
  • 金堂:象征着宗教的权威与庄严。
  • 香云、慈雨:象征着佛教文化的滋养。
  • 天孙树、帝女花:象征自然的美丽与高贵。
  • 宝琴:象征内心的宁静与思考。
  • 河沙:象征细腻的思维与深邃的哲理。

互动学习

诗词测试

  1. 诗中提到的“金堂”指的是:
    A. 主殿
    B. 庭院
    C. 佛像
    D. 书房

  2. “慈雨洒禅家”中的“慈雨”主要象征:
    A. 丰富的物质
    B. 温暖的关怀
    C. 严厉的教诲
    D. 自然的变化

  3. 诗中提到的“帝女花”主要表现:
    A. 生命的短暂
    B. 自然的丑陋
    C. 美丽的高贵
    D. 文化的贫乏

答案:

  1. A
  2. B
  3. C

诗词比较与延伸

相关作品推荐

  • 《庐山谣》 by 李白
  • 《山中问答》 by 王维

诗词对比

  • 《庐山谣》:同样表现了自然的美丽与哲理思考,展现出诗人对环境的观察与情感的融入。
  • 《山中问答》:强调人与自然的和谐,展现出对禅宗思想的追求,风格与《禅兴寺一首》相似。

参考资料

  • 《明代诗人黄省曾研究》
  • 《中国古代诗词鉴赏》
  • 《禅宗与中国文化》

相关查询

酬贾鹏山人郡内新栽松寓兴见赠二首 酬徐二中丞普宁郡内池馆即事见寄 再至界围岩水帘遂宿岩下(是年出刺柳州五月复经此) 朗州窦常员外寄刘二十八诗,见促行骑走笔酬赠 杨尚书寄郴笔知是小生本样令更商榷使尽其功辄献长句 奉平淮夷雅表。皇武命丞相度董师集大功也 弘农公以硕德伟材屈于诬枉左官…谨献诗五十韵以毕微志 唐铙歌鼓吹曲·河右平 乐府杂曲。鼓吹铙歌。苞枿 唐铙歌鼓吹曲·奔鲸沛

最新发布

精准推荐

千状万态 殄开头的词语有哪些 无所顾惮 朽木粪墙 靣字旁的字 羽字旁的字 帷户 持之有故 真身 争强斗狠 作鄂 马字旁的字 玄衖 畏缩逡巡 豕字旁的字 臼字旁的字

猜你喜欢

组词查询推荐 成语查询推荐 单词排行榜 笔顺排行榜 全部近义词 全部反义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