百词典

《鹧鸪天 其二 寻真》

时间: 2025-05-02 03:23:58

诗句

明月相依放玉魂。

更除浊梦觅真纯。

一心欲壮偏宜夜,万物看成独爱春。

思大治,恨虚文。

从来肉食总庸昏。

此身何日能宽纵,破狱交游死罪人。

意思解释

最后更新时间:2025-05-02 03:23:58

原文展示:

明月相依放玉魂。更除浊梦觅真纯。一心欲壮偏宜夜,万物看成独爱春。思大治,恨虚文。从来肉食总庸昏。此身何日能宽纵,破狱交游死罪人。

白话文翻译:

明亮的月光依旧照耀着我的灵魂,想要除去浑浊的梦境,寻找真正的纯洁。心中渴望壮大,尤其适合在夜晚,万物复苏时我独爱春天。思念治国之道,痛恨空洞的文辞。从古至今,吃肉的人总是昏昏沉沉。我的身体何时才能得到宽松的自由,与那些死罪之人交往?

注释:

  1. 明月:象征清明和希望。
  2. 浊梦:指混沌不清的梦境,代表迷茫和困惑。
  3. 真纯:真实而纯洁的状态,表示对真理的追求。
  4. :强大,雄壮。
  5. 大治:指国家的治理和繁荣。
  6. 虚文:空洞的文字,指没有实质内容的言辞。
  7. 肉食:引申为贪欲和物质享受。
  8. 宽纵:自由、放纵。
  9. 破狱交游:与罪犯交往,隐喻对社会边缘人的关注。

诗词背景:

作者介绍:

黄绮是当代中国著名的诗人,以其独特的风格和深刻的社会观察而闻名。她的作品多关注人性、社会、历史等主题,常常蕴含哲理和人生感悟。

创作背景:

《鹧鸪天·寻真》创作于现代社会背景下,反映了作者对社会现象的思考与批判。诗中表达了对真理的追求和对世俗的反思,体现了诗人对生活的深刻洞察。

诗歌鉴赏:

《鹧鸪天·寻真》是一首充满哲理与思考的诗作。整首诗以“明月”开篇,象征着诗人内心的清明与追求,营造出一种清幽的意境。诗中通过“浊梦”与“真纯”的对比,表达了对现实的质疑与对理想的期待。尤其是“心欲壮偏宜夜”,展现了诗人对壮大自身、追求理想的渴望,并指出夜的沉静与思考的契机。

在后半部分,诗人对“肉食”的批判,直接映射出对社会上物质主义的反感,以及对精神世界的向往。诗中提到的“破狱交游死罪人”,不仅仅是对社会底层人士的关怀,也是对人性深处的反思,揭示了社会的复杂与不公。

整首诗通过细腻的情感和深刻的思想,展现了诗人对生活的深切关注和对理想追求的坚定信念,是一首值得细细品味的佳作。

诗词解析:

逐句解析:

  1. 明月相依放玉魂:明亮的月光陪伴着我,照耀着我的灵魂,象征着希望与追求。
  2. 更除浊梦觅真纯:希望去除混沌的梦境,寻找真实和纯洁的境界。
  3. 一心欲壮偏宜夜:心中渴望强大,尤其适合在夜晚进行思考。
  4. 万物看成独爱春:在万物复苏之际,我独爱春天的生机。
  5. 思大治,恨虚文:思考如何治理国家,痛恨空洞无物的言辞。
  6. 从来肉食总庸昏:历史上食肉的人往往昏庸无知。
  7. 此身何日能宽纵:我的身体何时才能得到自由和放纵。
  8. 破狱交游死罪人:与被囚禁的死罪之人交往,反映社会的不公。

修辞手法:

  • 对仗:如“浊梦”与“真纯”,形成鲜明对比,增强了诗歌的表现力。
  • 比喻:明月象征精神追求,肉食则指代物质欲望。
  • 排比:诗句中多次使用“心欲壮”“思大治”等,形成节奏感。

主题思想:

整首诗表达了对真理与理想的追求,批判了物质主义与社会的不公,同时也体现了诗人对人性与社会的深刻思考。

意象分析:

意象词汇:

  1. 明月:象征希望与真理。
  2. 浊梦:代表迷茫与困惑。
  3. :象征生机与希望。
  4. 肉食:引申为贪欲与庸俗。

互动学习:

诗词测试:

  1. 诗中“明月”象征什么?
    A. 迷茫
    B. 希望
    C. 恨意
    答案:B

  2. 诗人对“肉食”的态度是?
    A. 赞成
    B. 反感
    C. 无所谓
    答案:B

  3. “破狱交游死罪人”表达了什么?
    A. 对社会的关心
    B. 对金钱的追求
    C. 对权力的渴望
    答案:A

参考资料:

  1. 《当代诗人黄绮作品集》
  2. 《中国现代诗歌发展史》
  3. 《诗词鉴赏与解析》

相关查询

晚次修路僧 放鹧鸪 过二妃庙 初识梅花 读段太尉碑 江雨望花 七夕 过洛阳故城 远望 东晋

最新发布

精准推荐

擗踊哀号 一世师表 海开头的词语有哪些 棨戟遥临 披榛采兰 瞒天席地 欠字旁的字 烧结尾的词语有哪些 吃挂落 十字旁的字 飠字旁的字 职业介绍所 升堂拜母 絶亡 直肠 爪字旁的字 缶字旁的字

猜你喜欢

组词查询推荐 成语查询推荐 单词排行榜 笔顺排行榜 全部近义词 全部反义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