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 2025-05-02 03:23:58
最后更新时间:2025-05-02 03:23:58
明月相依放玉魂。更除浊梦觅真纯。一心欲壮偏宜夜,万物看成独爱春。思大治,恨虚文。从来肉食总庸昏。此身何日能宽纵,破狱交游死罪人。
明亮的月光依旧照耀着我的灵魂,想要除去浑浊的梦境,寻找真正的纯洁。心中渴望壮大,尤其适合在夜晚,万物复苏时我独爱春天。思念治国之道,痛恨空洞的文辞。从古至今,吃肉的人总是昏昏沉沉。我的身体何时才能得到宽松的自由,与那些死罪之人交往?
黄绮是当代中国著名的诗人,以其独特的风格和深刻的社会观察而闻名。她的作品多关注人性、社会、历史等主题,常常蕴含哲理和人生感悟。
《鹧鸪天·寻真》创作于现代社会背景下,反映了作者对社会现象的思考与批判。诗中表达了对真理的追求和对世俗的反思,体现了诗人对生活的深刻洞察。
《鹧鸪天·寻真》是一首充满哲理与思考的诗作。整首诗以“明月”开篇,象征着诗人内心的清明与追求,营造出一种清幽的意境。诗中通过“浊梦”与“真纯”的对比,表达了对现实的质疑与对理想的期待。尤其是“心欲壮偏宜夜”,展现了诗人对壮大自身、追求理想的渴望,并指出夜的沉静与思考的契机。
在后半部分,诗人对“肉食”的批判,直接映射出对社会上物质主义的反感,以及对精神世界的向往。诗中提到的“破狱交游死罪人”,不仅仅是对社会底层人士的关怀,也是对人性深处的反思,揭示了社会的复杂与不公。
整首诗通过细腻的情感和深刻的思想,展现了诗人对生活的深切关注和对理想追求的坚定信念,是一首值得细细品味的佳作。
整首诗表达了对真理与理想的追求,批判了物质主义与社会的不公,同时也体现了诗人对人性与社会的深刻思考。
诗中“明月”象征什么?
A. 迷茫
B. 希望
C. 恨意
答案:B
诗人对“肉食”的态度是?
A. 赞成
B. 反感
C. 无所谓
答案:B
“破狱交游死罪人”表达了什么?
A. 对社会的关心
B. 对金钱的追求
C. 对权力的渴望
答案:A