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 2025-05-04 11:37:20
最后更新时间:2025-05-04 11:37:20
长为乡思侵,望极即沾襟。
不是前山色,能伤愁客心。
平芜连海尽,独树隐云深。
况复斜阳外,分明有去禽。
这首诗表达了我常常受到乡愁的侵扰,望向远方时,眼泪不由自主地沾湿了衣襟。那不是眼前山色的缘故,却是让我这个愁苦的旅人心中所感受到的伤感。平坦的田野一直延伸到海边,只有一棵孤树隐没在浓云之中。更何况在斜阳的余晖下,显得格外清晰的那些归鸟。
崔涂,唐代诗人,字道明,号松隐,晚号高卧。生于盛唐时期,其诗风典雅、清新,常以自然景物抒发个人情感,尤其擅长描绘山水、田园风光。
本诗创作于崔涂流亡在外的时期,表达了他对故乡的思念之情和旅途中的孤独感。唐代是一个政治动荡的时期,许多文人因战乱而离乡,诗中反映了这种普遍的情感。
《远望》是一首充满乡愁的诗作,诗中通过对远方景物的描绘,表现了旅人内心的孤独与对故乡的深切思念。诗的开篇“长为乡思侵”,便直接点明了主题,乡愁如潮水般涌来,令人难以抗拒。接着,“望极即沾襟”生动地描绘了望向远方时,因思念而流下的泪水,情感真挚而细腻。紧接着,诗人用“不是前山色”来说明,眼前的山景并没有令他如此伤感,而是他心中对故乡的思念在作祟。
整首诗的意象非常清晰,诗人描绘了“平芜连海尽”的广阔景象,凸显了旅人身处的孤独与渺小。而“独树隐云深”则更加强调了这种孤独,只有一棵孤树在浓云中静默,仿佛映射出诗人对故乡的思念与无奈。最后“况复斜阳外,分明有去禽”,夕阳下归鸟的身影,既是对归乡的渴望,也是对无情时光流逝的感慨。
通过这些意象,诗人不仅描绘了自然景色,还将自己深切的情感融入其中,展现了他对故乡难以割舍的爱与思念。整首诗情景交融,情感深邃,令人感同身受。
这首诗的主题是乡愁,表达了作者在异乡对故乡的深切思念与孤独感。通过自然景物的描绘,反映了心灵的孤寂与对归属的渴望。
诗中“长为乡思侵”表达了怎样的情感?
“望极即沾襟”中的“沾襟”指的是什么?
诗中“平芜连海尽”描绘了什么样的景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