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 2025-05-07 08:52:24
最后更新时间:2025-05-07 08:52:24
平尽不平处,尚嫌功未深。
应难将世路,便得称师心。
高鸟下残照,白烟生远林。
更闻清磬发,聊喜缓尘襟。
这片土地虽然已经平整,却仍觉得修得不够。
看来在这世道上修行,恐怕要难以称得上真正的师者。
高飞的鸟儿在夕阳下俯冲,白色的烟雾在远方的树林中升起。
更听到清脆的磬声传来,心中略感欣慰,尘世的烦恼也似乎淡化了。
字词注释
典故解析
诗中提到的“高鸟”和“清磬”,分别可以理解为自然与内心的结合,展现出一种和谐的境界。唐代诗人崔涂以其细腻的观察和深刻的思考,常常在作品中融入自然意象,反映内心的情感。
作者介绍
崔涂,唐代诗人,生平事迹较少,但他的诗作以清新自然、意境深远著称。崔涂的诗常常表达对自然景色的细腻观察及对人生哲理的思考。
创作背景
《晚次修路僧》创作于唐代,正值社会动荡与变革之时。诗人在修路僧的陪伴下,反思人生道路,表达对世事的感悟。
《晚次修路僧》以简洁的语言勾勒出一幅和谐的自然图景,诗人通过对修路的描绘,抒发内心的感慨。开头两句“平尽不平处,尚嫌功未深”,表现出一种对修行的追求与自我反思的态度。诗人认为,虽然已努力修整,但仍感不足,这反映了他对自我修养与人生道路的思考。
接下来的“高鸟下残照,白烟生远林”,展现了夕阳下自然的静谧与和谐。高飞的鸟儿和升起的白烟,构成了一幅美丽的画面,寓意着人生的短暂与美好。最后一句“更闻清磬发,聊喜缓尘襟”,清磬的声音带来内心的宁静,消解了世俗的烦恼,体现了诗人对内心平静的渴望。
整首诗以自然景色为背景,展现了诗人对人生、修行的思考与感悟,反映出一种超然物外的心境,令人深思。
逐句解析
修辞手法
整首诗运用了比喻、对仗等修辞手法,如“高鸟”和“残照”的对仗,形成了音韵的和谐。诗中自然景象的描绘,带有拟人化的色彩,使得情感更加丰富。
主题思想
整首诗表达了对人生修行的思考,既有对自我不足的反省,也有对自然的赞美与内心宁静的追求。
意象词汇
诗词测试
《晚次修路僧》是谁的作品?
A. 王维
B. 崔涂
C. 李白
诗中高鸟象征什么?
A. 自由
B. 繁忙
C. 忧愁
“白烟生远林”中的“白烟”象征着什么?
A. 烦恼
B. 宁静
C. 繁华
答案
相关作品推荐
诗词对比
崔涂的《晚次修路僧》与王维的《鹿柴》都展现了自然景色与内心情感的结合,但崔涂更强调对人生道路的思考,而王维则更注重自然的宁静与和谐。两首诗在意境上各有千秋,反映了不同的情感基调。
推荐书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