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 2025-04-26 07:12:51
最后更新时间:2025-04-26 07:12:51
青春踏过洛阳尘,今却寻盟郑子真。
天下方酣施夺事,村中自有逊耕民。
青春时期我曾在洛阳的尘土中走过,如今却在追寻与郑子真重聚的约定。
世界上正忙于权谋纷争,而村庄中却自有谦逊耕作的农民。
“郑子真”可能与古代的士人、隐者有关,是对理想友谊或志同道合之人的向往。洛阳在中国文学中常常象征繁华与喧嚣,而“耕民”则代表了安静、淳朴的乡村生活,形成强烈的对比。
作者介绍:陈著,宋代诗人,生活于北宋时期,诗风清丽、意境深远,常以自然、乡村为题材,展现对自然的喜爱与对世俗的反思。
创作背景:这首诗可能是在诗人回忆过去的青春时光时所作,表达他对友谊和宁静生活的向往。
这首诗以简单而富有表现力的语言,展现了诗人对青春的怀念,对友情的追寻,以及对当下社会纷争的无奈与反思。开篇的“青春踏过洛阳尘”,透出一种对往昔岁月的追忆,洛阳作为繁华之地,象征着诗人青春时的理想与热情。而“今却寻盟郑子真”则表现出诗人对昔日友情的珍视,暗示时间的流逝带来的孤独感。
后两句“天下方酣施夺事,村中自有逊耕民”形成鲜明对比,展现了诗人对社会现状的失望与对乡村生活的向往。在权力斗争愈演愈烈的背景下,朴实无华的农民生活显得格外珍贵,反映出诗人内心对宁静生活的渴望。
整首诗在情感上有着深沉的思考,既有对青春的追忆,也有对社会现实的反思,表现出一种淡淡的忧伤与无奈。
逐句解析:
修辞手法:
主题思想:诗歌表达了对青春的怀念、对友情的珍视,以及对社会纷争的无奈,体现出一种淡淡的忧伤与对宁静生活的向往。
意象词汇:
诗词测试:
诗中提到的“郑子真”是谁?
“天下方酣施夺事”反映了什么?
诗人对乡村生活的态度是?
答案:
相关作品推荐:
诗词对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