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 2025-05-02 17:46:01
最后更新时间:2025-05-02 17:46:01
韩侯出持节,志在抚黔黎。
县官负弩迎,刺史跃马随。
千里宣德泽,煦如春风驰。
寒潮不起浪,怗怗威冯夷。
借问何致耳,试听将所为。
立车呼父老,劳以哀矜词。
我从大明宫,天子亲谕之。
忧汝岁屡凶,吏不恤汝疲。
已输又索籴,囷橐无孑遗。
此非陛下意,恐使汝辈疑。
疾苦汝告我,不惮为汝治。
父老必喜拜,如馁得饲麋。
我称此大是,一一无不宜。
南方二十州,欢声无幼耆。
壶浆拥大道,妇女闯短篱。
行闻江汉间,复有宣王诗。
韩侯出任使节,志在安抚当地百姓。
县官负着弩箭迎接,刺史骑马紧随其后。
千里间宣扬德泽,如春风般温暖。
寒潮不再掀起波浪,安静得令人安心。
想问你们的困境,来听听你们的诉说。
我在车前呼唤父老,恳切地说着同情的话。
我是从大明宫而来,天子亲自指示我。
担忧你们年年遭遇灾荒,官吏不关心你们的辛劳。
已经缴纳了税收,又再索取粮食,仓库里没有一粒剩余。
这不是陛下的本意,恐怕让你们产生疑虑。
你们的疾苦告诉我,我愿意为你们解决。
父老们必定会高兴地拜谢,像饥饿的鹿得到了食物。
我认为这都是大好的事情,所有的措施都恰当。
南方的二十个州,欢声笑语没有老幼之分。
壶浆满溢在大道上,妇女们在短篱外嬉戏。
在江汉之间,听到又有宣王的诗篇。
梅尧臣(1002年-1060年),字子云,号白石,宋代著名的诗人,擅长诗歌和散文。他的诗风清新自然,关注民生和社会现实。
此诗写于宋代,正值社会动荡、民生困苦的时期。诗人借韩子华出任使节之际,表达对地方百姓的关怀以及朝廷对民众安抚的期望。
这首诗展示了梅尧臣对民生的深切关怀与对官民关系的思考。诗中通过描绘韩侯的出行和安抚政策,反映出地方官员在百姓生活中的重要作用。开头部分,诗人通过韩侯的出城,营造出一种对地方民众的关心和责任感。接着,通过描绘县官和刺史的迎接,表现出官员的责任与义务。随后,诗中提到的“寒潮不起浪”传达了安定的局势,而“疾苦汝告我”则体现了诗人对百姓疾苦的深切同情。诗的最后部分描绘了南方的欢声笑语,展现了民生的安宁与希望。整体而言,这首诗不仅是一首政治诗,更是一首充满人文关怀的作品,展示了诗人在社会动荡时期对民众安抚的关切与思考。
整首诗传达出对民生的关切,强调了政府官员在安抚民众、促进社会稳定中的重要作用,体现了对百姓疾苦的同情与关注。
韩侯的目标是什么?
诗中提到的“寒潮不起浪”意指什么?
诗中提到的“父老必喜拜”表达了什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