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 2025-05-07 02:25:57
最后更新时间:2025-05-07 02:25:57
红旌过翠岑,林际瞻莲宇。
门对几千岩,花开第一祖。
禅庭松色寒,石室苔痕古。
寂寂不逢人,空檐燕方乳。
红色的旗帜飘扬过翠绿的山峰,在树林间远望那座莲花般的庭宇。
门前面对着数千座山岩,花朵在这里绽放,仿佛是祖师的第一朵。
禅院的庭院松树色彩冷清,石室内苔藓的痕迹显得久远。
寂静之中没有遇见他人,空荡的屋檐下燕子正在哺育幼鸟。
作者介绍:梅尧臣,字德舜,号无篱,宋代诗人,擅长山水诗。其诗风清新自然,注重表达内心的情感与自然的和谐美。
创作背景:这首诗作于梅尧臣陪同太尉钱相公游览嵩山时,描绘了游览过程中的所见所感。嵩山是道教、佛教的圣地,象征着高洁和超脱的精神。
《缑山子晋祠以下陪太尉钱相公游嵩山七章其二》展现了梅尧臣在游览嵩山时的所思所感。开篇通过“红旌过翠岑”,即红色的旗帜在绿山中飘扬,营造出一幅生动的画面。接着,诗人目光投向“林际瞻莲宇”,表现出一种寻求内心宁静与禅意的渴望。诗中提到的“几千岩”,不仅描绘了嵩山的壮丽景色,也暗示了山的厚重与历史的沉淀。
而“禅庭松色寒”则通过色彩的对比,展现出禅宗的冷静与肃穆,进一步渲染出一种清净的气氛。最后两句“寂寂不逢人,空檐燕方乳”,在极度的宁静中,诗人感受到孤独与自然的和谐。燕子在屋檐下哺育幼鸟,象征着生命的延续与自然的循环。
整首诗情感深邃,意境悠远,体现了诗人对自然的热爱和对内心宁静的追求。
逐句解析:
修辞手法:诗中使用了比喻(如“莲宇”比喻寺庙)、对仗(如“红旌”与“翠岑”),以及意象的运用,展现了自然与人文的交融。
主题思想:整首诗表达了诗人对自然的热爱和追求内心宁静的渴望,体现了佛教的哲理及人对自然和生命的思考。
意象词汇:
诗词测试:
诗中的“红旌”指的是什么?
A. 红色的旗帜
B. 红色的花朵
C. 红色的山峰
诗中提到的“几千岩”象征着什么?
A. 自然的美
B. 历史的厚重
C. 生命的延续
诗中“寂寂不逢人”表达了诗人的何种情感?
A. 快乐
B. 孤独
C. 兴奋
答案:
相关作品推荐:
诗词对比:
推荐书目:
以上是《缑山子晋祠以下陪太尉钱相公游嵩山七章其二》的深入解析和学习资源。希望对你理解这首诗有所帮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