百词典

《夜闻城中箫鼓》

时间: 2025-05-07 07:17:59

诗句

箫鼓喧天竞看灯,都民应喜见升平。

芳心自不同年少,细嚼梅花坐月明。

意思解释

最后更新时间:2025-05-07 07:17:59

原文展示:

夜闻城中箫鼓
作者: 施枢 〔宋代〕

箫鼓喧天竞看灯,都民应喜见升平。
芳心自不同年少,细嚼梅花坐月明。

白话文翻译:

在夜晚,我听见城中传来的箫声和鼓声,大家都欢聚在一起看灯,人民应该都高兴地见到了太平盛世。
然而我的心情与年轻时不同,今夜我独自品味梅花,静坐在月光下。

注释:

字词注释

  • 箫鼓:古代乐器,象征庆典和热闹的气氛。
  • 升平:指社会安定、人民富裕的景象。
  • 芳心:指年轻时的心态或情感。
  • 细嚼:慢慢品味。

典故解析

  • “看灯”是指元宵节时民众赏灯的传统,象征着团圆和欢乐。
  • 梅花在中国文化中常被视为坚韧和高洁的象征,尤其是在寒冬中仍然绽放。

诗词背景:

作者介绍: 施枢(生年不详-约1080年),字子安,号应庐,宋代著名诗人,作品多反映生活场景及个人情感,以清新、自然见长。

创作背景: 此诗成作于宋代,恰逢社会安定繁荣的时期,诗人通过描绘节日的热闹景象,表达对升平生活的感慨,同时也流露出对时光流逝的思索。

诗歌鉴赏:

《夜闻城中箫鼓》通过对声响与景象的描绘,展现了节日的繁华和人民的欢乐。第一句“箫鼓喧天竞看灯”迅速引入了节日的氛围,声音的热闹感几乎可以让读者感受到节日的喜庆。接着,诗人以“都民应喜见升平”将个人情感与社会大背景相结合,表达对太平盛世的赞美。

然而,随着诗句的推进,情感逐渐转向个人的内心世界。“芳心自不同年少”一句,透露出诗人对过去青春的怀念和对现今心态的反思。诗人在热闹的节日中感受到孤独,选择独自“细嚼梅花”,不仅是对物质享受的拒绝,更是对精神世界的追求。在月光下,梅花的清香与孤独的氛围形成鲜明对比,展现出诗人内心的矛盾。

总的来说,这首诗通过简单的节日场景,深刻揭示了人们在繁华背后可能隐藏的孤独感,体现了诗人对人生、青春和时间流逝的思考。

诗词解析:

逐句解析

  1. “箫鼓喧天竞看灯”:描绘了在夜晚,箫声和鼓声交织,热闹非凡的场景,表明节日的喜庆气氛。
  2. “都民应喜见升平”:指出在这样的环境下,百姓们应该感到愉快与安宁。
  3. “芳心自不同年少”:表达了诗人对自身情感的反思,意识到自己与年轻时的心态不同。
  4. “细嚼梅花坐月明”:通过独自品味梅花,表达了对内心宁静和独处时光的向往。

修辞手法

  • 对仗:诗中“箫鼓喧天”与“细嚼梅花”形成鲜明对比,展示节日热闹与个人独处的对立。
  • 意象:月光、梅花等意象营造出清冷、孤独的氛围,与热闹的节日形成对比。

主题思想: 整首诗反映了在欢庆的表象下,个体内心的孤独与对往昔的怀念,深刻揭示了人生的复杂性和时间的流逝。

意象分析:

意象词汇

  • 箫鼓:象征节日的庆典与欢乐。
  • 升平:象征社会的安定与繁荣。
  • 梅花:象征坚韧与孤高,寓意诗人的内心追求。
  • 月明:象征宁静与孤独,反映诗人的情感状态。

互动学习:

诗词测试

  1. 诗中提到的乐器是: a) 琵琶
    b) 箫鼓
    c) 二胡

  2. “芳心自不同年少”中“芳心”指的是: a) 年轻时的心态
    b) 对花的喜爱
    c) 对生活的热情

  3. 诗人在月光下细嚼梅花,表达了什么情感? a) 对美好生活的向往
    b) 对孤独的接受
    c) 对节日的厌倦

答案:1-b,2-a,3-b

诗词比较与延伸:

相关作品推荐

  • 李白《月下独酌》:探讨孤独与酒的关系。
  • 杜甫《春望》:表现动乱中的思乡情感。

诗词对比: 与王维的《鸟鸣涧》相比,施枢的《夜闻城中箫鼓》在表现形式上更注重节日的喧闹和个人内心的孤独,而王维则通过自然景象表现宁静与和谐的意境,两者在情感表达上有着不同的侧重点。

参考资料:

推荐书目

  • 《宋诗三百首》
  • 《中国古典诗词鉴赏》
  • 《施枢诗歌研究》

相关搜索

诗文: 相关结果

诗文作者: 相关结果

相关查询

刁景纯席上和谢生二首 颍大夫庙?颍考叔也,庙在汝州颍桥? 送戴蒙赴成都玉局观将老焉 失题一首 江月五首(并引) 食荔支二首(并引) 江神子 乙卯正月二十日夜记梦 襄阳古乐府三首 其一 野鹰来 夜梦?并引? 大雨联句

最新发布

精准推荐

户型 凝想 喷云泄雾 左头 维扬 手字旁的字 色字旁的字 包含甜的词语有哪些 文过遂非 主文谲谏 镸字旁的字 龜字旁的字 人喊马叫 辵字旁的字 包含狠的成语 身后萧条 郑人买履

猜你喜欢

组词查询推荐 成语查询推荐 单词排行榜 笔顺排行榜 全部近义词 全部反义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