百词典

《运司园亭十咏 其七 潺玉亭》

时间: 2025-05-04 10:02:59

诗句

傍砌酾小渠,回环是流水。

石蜃吐珠涎,清响醒人耳。

风彻竹影碎,月皎波光起。

飒爽无尘嚣,静适心所喜。

意思解释

最后更新时间:2025-05-04 10:02:59

原文展示:

运司园亭十咏 其七 潺玉亭 章楶 〔宋代〕

傍砌酾小渠,回环是流水。 石蜃吐珠涎,清响醒人耳。 风彻竹影碎,月皎波光起。 飒爽无尘嚣,静适心所喜。

白话文翻译:

靠近台阶有小渠分流,环绕着的是流动的水。 石头像海市蜃楼般吐出珍珠般的涎沫,清脆的声响唤醒人的耳朵。 风吹过,竹影变得零碎,月光下波光粼粼。 凉爽而无尘嚣,宁静舒适,正是心灵所喜爱的。

注释:

  • 傍砌:靠近台阶。
  • 酾小渠:分流的小渠道。
  • 石蜃:比喻石头像海市蜃楼。
  • 珠涎:比喻水珠。
  • 飒爽:凉爽。
  • 静适:宁静舒适。

诗词背景: 章楶是宋代诗人,其作品多描绘自然景色,表达对宁静生活的向往。《运司园亭十咏》是他在运司园亭中所作的十首诗,此为其七,描绘了园中潺潺流水的美景,反映了诗人对自然和谐之美的欣赏。

诗歌鉴赏: 这首诗通过细腻的笔触描绘了园亭中的潺潺流水,以及周围的自然景色。诗人运用比喻和拟人手法,如“石蜃吐珠涎”,形象地描绘了水珠的清脆声响,给人以听觉上的享受。诗中的“风彻竹影碎,月皎波光起”则通过视觉和光影的变化,营造出一种宁静而美丽的氛围。整首诗语言清新,意境深远,表达了诗人对自然美景的热爱和对宁静生活的向往。

诗词解析:

  • “傍砌酾小渠,回环是流水。”:描绘了园亭中靠近台阶的小渠道,水流回环流动,形成了一幅动态的画面。
  • “石蜃吐珠涎,清响醒人耳。”:通过比喻,将石头比作海市蜃楼,水珠比作珍珠,形象地描绘了水珠落下的清脆声响,给人以听觉上的享受。
  • “风彻竹影碎,月皎波光起。”:描绘了风吹过竹林,竹影变得零碎,月光下波光粼粼,营造出一种宁静而美丽的氛围。
  • “飒爽无尘嚣,静适心所喜。”:表达了诗人对这种凉爽、宁静环境的喜爱,反映了诗人对自然和谐之美的欣赏。

修辞手法:

  • 比喻:如“石蜃吐珠涎”,将石头和水珠比作海市蜃楼和珍珠。
  • 拟人:如“清响醒人耳”,将水声拟人化,仿佛能唤醒人的耳朵。

主题思想: 这首诗的主题是表达对自然美景的热爱和对宁静生活的向往。通过描绘园亭中的潺潺流水和周围的自然景色,诗人传达了一种宁静、和谐的美感,以及对这种生活的向往和喜爱。

意象分析:

  • 石蜃吐珠涎:形象地描绘了水珠的清脆声响,给人以听觉上的享受。
  • 风彻竹影碎:描绘了风吹过竹林,竹影变得零碎,营造出一种宁静而美丽的氛围。
  • 月皎波光起:通过视觉和光影的变化,营造出一种宁静而美丽的氛围。

互动学习: 诗词测试:

  1. 诗中“石蜃吐珠涎”使用了什么修辞手法? A. 比喻 B. 拟人 C. 对仗 D. 排比
  2. 诗中“风彻竹影碎”描绘了什么景象? A. 风吹过竹林,竹影变得零碎 B. 月光下波光粼粼 C. 水珠落下的清脆声响 D. 石头像海市蜃楼
  3. 诗的主题是什么? A. 对自然美景的热爱 B. 对宁静生活的向往 C. 对自然和谐之美的欣赏 D. 对动态画面的描绘

答案:1. A 2. A 3. B

诗词比较与延伸: 相关作品推荐:

  • 苏轼《江城子·密州出猎》:描绘了自然景色,表达了对自然的热爱。
  • 王维《山居秋暝》:描绘了山居的宁静景色,表达了对宁静生活的向往。

诗词对比:

  • 章楶《运司园亭十咏 其七 潺玉亭》与王维《山居秋暝》:两首诗都描绘了宁静的自然景色,但章楶的诗更注重动态的描绘,而王维的诗则更注重静态的描绘。

参考资料: 推荐书目:

  • 《宋诗选注》:收录了章楶的诗作,可以更深入地了解其诗歌风格。
  • 《唐宋诗鉴赏辞典》:提供了对唐宋诗的详细鉴赏,有助于理解诗歌的深层含义。

相关搜索

诗文作者: 相关结果

相关查询

一萼红(弁阳翁新居,堂名志雅,词名萍洲渔笛谱) 渔歌子 疏影(余于辛卯岁北归,与西湖诸友夜酌,因有感于旧游,寄周草窗。) 清平乐(题倦耕图) 浪淘沙(余画墨水仙并题其上) 木兰花慢(书邓牧心东游诗卷后) 声声慢(中吴感旧) 壶中天(咏周静镜园池) 霜叶飞(毗陵客中闻老妓歌) 谒金门

最新发布

精准推荐

索垢寻疵 目字旁的字 深恶痛疾 识结尾的成语 辵字旁的字 盛谈 包含槁的成语 解空人 张皇铺饰 单耳刀的字 积习生常 宪考 矢口抵赖 曰字旁的字 矢字旁的字 隆情盛意 绘事后素

猜你喜欢

组词查询推荐 成语查询推荐 单词排行榜 笔顺排行榜 全部近义词 全部反义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