百词典

《运司园亭十咏 其五 月台》

时间: 2025-07-30 20:29:09

诗句

蜀地饶夜雨,轻阴多蔽天。

见月月无几,筑台邀婵娟。

高疑桂影近,俯视云幄连。

顾盼已尘外,欲挹瑶宫仙。

意思解释

最后更新时间:2025-07-30 20:29:09

原文展示:

运司园亭十咏 其五 月台 章楶 〔宋代〕

蜀地饶夜雨,轻阴多蔽天。 见月月无几,筑台邀婵娟。 高疑桂影近,俯视云幄连。 顾盼已尘外,欲挹瑶宫仙。

白话文翻译:

四川地区多夜雨,天空常被轻云遮蔽。 能见到月亮的次数不多,因此筑起高台邀请明月。 站在高台上,仿佛桂树的影子近在咫尺,俯瞰下方,云层如帷幕相连。 环顾四周,感觉自己已超脱尘世,想要迎接天宫中的仙人。

注释:

  • 蜀地:指四川地区。
  • 饶夜雨:多夜雨。
  • 轻阴:轻薄的云层。
  • 蔽天:遮蔽天空。
  • 婵娟:指月亮。
  • 桂影:传说中月宫有桂树,此处指月亮的影子。
  • 云幄:云层如帷幕。
  • 尘外:尘世之外。
  • 挹:迎接。
  • 瑶宫仙:天宫中的仙人。

诗词背景:

作者介绍: 章楶(1027-1102),字质夫,北宋文学家、政治家,曾任转运使等职。他的诗风清新,善于描绘自然景色,表达超脱尘世的情感。

创作背景: 这首诗是章楶在四川任职期间所作,描绘了四川多雨的气候特点,以及诗人对明月的向往和超脱尘世的心境。

诗歌鉴赏:

这首诗通过描绘四川多夜雨、天空常被轻云遮蔽的自然景象,表达了诗人对明月的深切向往。诗人筑起高台,邀请明月,站在高台上,仿佛与月宫中的桂树和仙人接近,体现了诗人超脱尘世、向往仙境的情感。诗中运用了丰富的意象,如“桂影”、“云幄”,以及“尘外”、“瑶宫仙”,营造了一种超凡脱俗的氛围,展现了诗人对自然美景的热爱和对仙境的向往。

诗词解析:

逐句解析:

  1. “蜀地饶夜雨,轻阴多蔽天。” 描述四川地区多夜雨,天空常被轻云遮蔽,为后文邀请明月做铺垫。
  2. “见月月无几,筑台邀婵娟。” 表达诗人因难以见到月亮而筑台邀请明月,体现了对明月的渴望。
  3. “高疑桂影近,俯视云幄连。” 站在高台上,仿佛月宫中的桂树影子近在咫尺,俯瞰下方,云层如帷幕相连,营造了一种超凡脱俗的氛围。
  4. “顾盼已尘外,欲挹瑶宫仙。” 环顾四周,感觉自己已超脱尘世,想要迎接天宫中的仙人,表达了诗人对仙境的向往。

修辞手法:

  • 比喻:“桂影”比喻月亮的影子,“云幄”比喻云层。
  • 拟人:“邀婵娟”将月亮拟人化,表达对明月的渴望。
  • 对仗:“高疑桂影近,俯视云幄连”对仗工整,增强了诗歌的韵律美。

主题思想: 这首诗的中心思想是表达诗人对明月的向往和对超脱尘世的渴望。通过描绘自然景象和运用丰富的意象,诗人营造了一种超凡脱俗的氛围,展现了诗人对自然美景的热爱和对仙境的向往。

意象分析:

意象词汇:

  • 桂影:月宫中的桂树影子,象征着月亮的美丽和神秘。
  • 云幄:云层如帷幕,营造了一种超凡脱俗的氛围。
  • 尘外:尘世之外,表达了诗人超脱尘世的情感。
  • 瑶宫仙:天宫中的仙人,象征着仙境和超脱尘世的向往。

互动学习:

诗词测试:

  1. 诗中“婵娟”指的是什么? A. 月亮 B. 星星 C. 云彩
  2. 诗人筑台的目的是什么? A. 观星 B. 赏月 C. 避雨
  3. 诗中“桂影”象征着什么? A. 月亮的美丽 B. 云层的遮蔽 C. 尘世的烦恼

答案:1. A 2. B 3. A

诗词比较与延伸:

相关作品推荐:

  • 苏轼《水调歌头·明月几时有》:表达了对明月的思念和对仙境的向往。
  • 李白《静夜思》:表达了对明月的思念和对故乡的怀念。

诗词对比:

  • 章楶的《运司园亭十咏 其五 月台》与苏轼的《水调歌头·明月几时有》都表达了对明月的向往,但章楶的诗更多地体现了超脱尘世的情感,而苏轼的诗则更多地体现了对故乡的思念。

参考资料:

推荐书目:

  • 《宋诗选注》:收录了章楶的诗作,可以更全面地了解其诗风。
  • 《中国古代文学史》:详细介绍了宋代文学的发展和特点,有助于理解章楶的诗歌背景。

相关搜索

诗文作者: 相关结果

相关查询

送王侍御往东川,放生池祖席 南楚 对雨 陪诸贵公子丈八沟携妓纳凉晚际遇雨二首 成都府 江陵望幸 甘林 放船 喜雨 散愁二首

最新发布

精准推荐

通健 包含幻的成语 扶正黜邪 釒字旁的字 包含都的成语 惊骛 包含釜的成语 乚字旁的字 忙不迭 阒然无声 觇侦 化为泡影 唐临晋帖 荣结尾的词语有哪些 齲字旁的字 战战慄慄 目不给赏 鼠字旁的字 牛字旁的字

猜你喜欢

组词查询推荐 成语查询推荐 单词排行榜 笔顺排行榜 全部近义词 全部反义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