百词典

《菩萨蛮》

时间: 2025-05-02 15:12:07

诗句

吟风敲遍阑干曲。

极目澄江千顷绿。

长笛下扁舟。

一声人倚楼。

床头醅正发。

帐底人如雪。

月色夜来看。

可堪霜信寒。

意思解释

最后更新时间:2025-05-02 15:12:07

原文展示:

菩萨蛮
作者: 杨泽民 〔宋代〕

吟风敲遍阑干曲。
极目澄江千顷绿。
长笛下扁舟。
一声人倚楼。
床头醅正发。
帐底人如雪。
月色夜来看。
可堪霜信寒。

白话文翻译:

在微风中轻声吟唱,敲响了曲阑的节奏。
远望水面广阔如千顷的绿色。
长笛声伴着小船划水,
有人倚着楼阁发出一声叹息。
床头的酒正酿成,
帐幕下的人如雪般白皙。
在这月色下的夜晚,
真让人堪忧这寒冷的霜信。

注释:

  • 吟风:吟唱的声音随风飘荡。
  • 阑干:指楼阁的栏杆。
  • 极目:目光远眺。
  • 澄江:清澈的江水。
  • 千顷:形容水面广阔。
  • 长笛:一种乐器,这里指音乐的伴奏。
  • 扁舟:平底小船。
  • 人倚楼:有人倚着楼阁,表现出一种孤独和惆怅的情绪。
  • 床头醅正发:指酒正在发酵,暗示着生活的琐碎与期待。
  • 帐底人如雪:形容帐下人容貌美丽如雪,寓意洁白和纯洁。
  • 月色夜来看:在月色下的夜晚,静谧而美好。
  • 霜信寒:霜降时节,象征寒冷的气候和凄凉的情感。

诗词背景:

作者介绍:

杨泽民,宋代诗人,具体生平资料较少,但其作品常表现出清新脱俗的风格,善于描绘自然景物与人情之美,常融入深刻的哲思。

创作背景:

此诗创作于一个夜晚,诗人在楼阁上眺望江水,听着悠扬的笛声,感受到生活的宁静与孤独。诗中既有对自然美的赞美,又流露出对人事的思考与感慨,反映了当时社会的闲适与思索。

诗歌鉴赏:

《菩萨蛮》是一首典雅隽永的词作,诗人通过细腻的描写展现了一个宁静的夜晚景象与内心的孤独感。作品开头以“吟风敲遍阑干曲”引入,声调轻盈,给人耳目一新的感觉。阑干的细腻与江水的广阔形成鲜明对比,既描绘了自然的浩瀚,又暗示了诗人内心的孤独。

“长笛下扁舟,一声人倚楼”,通过音乐与船的意象,传达出一种动静结合的美感。音乐响起,船轻轻划过,诗人似乎在追求一种心灵的共鸣。此时,诗人恰好倚楼而立,似在思考人生的哲理,带有一丝惆怅。

“床头醅正发,帐底人如雪”,这两句描绘了生活的细节,床头的美酒正在发酵,暗示着生活的希望与期待;而帐下的人则如雪般的纯洁,既展现了人与人之间的美好关系,也让人感受到一丝无奈的距离。

最后两句“月色夜来看,可堪霜信寒”将全诗推向高潮,月色的宁静与霜寒的凄凉交织在一起,既有视觉的美感,又引发了对人事的思考。整体而言,这首词以细腻的笔触描绘了自然与人心的交融,展现了宋代文人的情怀与审美情趣。

诗词解析:

逐句解析:

  1. 吟风敲遍阑干曲:吟唱的声音伴随着微风敲打阑干,营造出一种轻松愉悦的氛围。
  2. 极目澄江千顷绿:目光所及,是一片清澈的江水,绿意盎然,展现了宽广的自然景色。
  3. 长笛下扁舟:长笛声伴随着小船划水,音乐与自然的和谐共存。
  4. 一声人倚楼:有人在楼上倾听,表现出孤独和思索的情感。
  5. 床头醅正发:床边的酒正在发酵,暗示着生活的细腻与期待。
  6. 帐底人如雪:帐下的人如雪般洁白,象征纯洁与美好。
  7. 月色夜来看:在月光下,夜晚的宁静显得格外动人。
  8. 可堪霜信寒:霜降的寒冷让人倍感忧虑,反映了内心的孤独。

修辞手法:

  • 比喻:如“帐底人如雪”,运用比喻手法增添了诗歌的意境。
  • 对仗:如“床头醅正发,帐底人如雪”,对仗工整,增强了韵律感。
  • 拟人:如“吟风”,赋予风以人的特征,使意象更生动。

主题思想:

整首诗通过对自然景色的描绘,表达了诗人对生活细节的观察与思考,反映了对孤独与美好人际关系的感慨。诗人在宁静的夜晚,通过音乐与自然的交融,展现出一种淡淡的忧伤与哲思。

意象分析:

意象词汇:

  • :象征自由与流动,传递出情感的轻盈。
  • :代表广阔与宁静,反映出自然的美。
  • 笛声:寄托了人情的温暖与思念。
  • 床头:生活的细腻与期待。
  • 月色:象征宁静的夜晚,与思考交织。

互动学习:

诗词测试:

  1. 诗中“阑干”指的是哪个地方? A. 桌子
    B. 楼阁的栏杆
    C. 河岸

  2. 诗中用来形容“人”的词语是什么? A. 如花
    B. 如雪
    C. 如风

  3. 整首诗的情感基调是? A. 欢快
    B. 忧伤
    C. 愤怒

答案:

  1. B
  2. B
  3. B

诗词比较与延伸:

相关作品推荐:

  • 李清照《如梦令》
  • 苏轼《水调歌头》

诗词对比:

可以将杨泽民的《菩萨蛮》与李清照的《如梦令》进行对比,两者都描绘了细腻的情感与自然景象,但李清照的作品更强调女性的细腻感受,而杨泽民则体现了更为深邃的哲思与孤独感,形成鲜明的对比。

参考资料:

  • 《宋词三百首》
  • 《中国古典诗词鉴赏辞典》

相关搜索

诗文作者: 相关结果

相关查询

次韵奉答廖袁州怀旧隐之诗 伯氏到济南寄诗颇言太守居有湖山之胜同韵和 赠无咎八音歌 次韵向和卿行松滋县与邹天锡夜语南极亭二首 秋怀二首 其二 次韵答秦少章乞酒 和张沙河招饮 宋乔年真赞 晚泊长沙示秦处度范元实用寄明略和父韵五首 写真自赞五首

最新发布

精准推荐

入字旁的字 西字头的字 席卷八荒 法无二门 包含工的成语 教学相长 龠字旁的字 娃娃亲 瘗结尾的词语有哪些 厂字头的字 苦争恶战 靓结尾的词语有哪些 椎胸顿足 包含箱的词语有哪些 顺天 田横笑人 口字旁的字 路南石林 月波

猜你喜欢

组词查询推荐 成语查询推荐 单词排行榜 笔顺排行榜 全部近义词 全部反义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