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 2025-05-05 13:16:00
最后更新时间:2025-05-05 13:16:00
浪淘沙 送春
作者:殷秉玑 〔清代〕
帘外绿阴浓。帘里春慵。风风雨雨梦魂中。
睡起不知春已去,一晌惺忪。
去也怎匆匆。何处重逢。
落花飞絮各西东。
荡漾春愁收不得,付与东风。
窗帘外绿树成荫,窗帘内春日懒散。
风雨交加的日子里,我的梦境飘忽不定。
睡醒后才意识到春天已经悄然离去,恍惚中打了个盹。
离去的春天怎能如此匆忙?何时才能再相逢?
落花与飞絮各自飘散向东西,
春愁在心中荡漾,却无法收回,只能随东风而去。
本诗没有明确引用的典故,但可看作是对春天的惋惜与对时光流逝的感慨,符合古代诗歌中常见的主题。
作者介绍:殷秉玑(约1680-1750),清代诗人,擅长词作,风格细腻,常以自然景物抒发个人情感。他的作品多关注生活细节,情感真挚。
创作背景:在清代,社会政治相对稳定,文人多以诗词歌赋抒发个人情感,尤其对自然的描写与感悟。此诗写于春季,恰逢春去之际,诗人通过描写窗外的景象与内心的惆怅,表达了对春天逝去的无奈与惋惜。
《浪淘沙 送春》是一首充满春意与惆怅的词作。诗中通过对窗外春光与窗内慵懒状态的对比,展现了春天的美丽与 fleeting nature。诗的开头,描绘了窗外的绿阴浓密,给人以生机勃勃的感受,而窗内却是一种懒散的氛围,暗示了在这美好的春天,诗人却因种种原因而无法投入其中。
随着诗句的推进,诗人意识到春天已经悄然离去,令人感到一阵惆怅。诗中“去也怎匆匆”一语,既是对时间流逝的感慨,也是对无法再相逢的遗憾。接着,落花与飞絮的意象,也进一步加深了春天失去的无奈。这些自然现象不仅是春天的象征,也隐喻了人际关系的脆弱与人生的无常。
最后,整首诗以“荡漾春愁收不得,付与东风”作为结束,浓浓的春愁仿佛随着东风而散,留下的只是淡淡的惆怅。整体上,这首词情感细腻,意境深远,展现了诗人对春天的深切怀念与对流逝时光的感悟。
逐句解析:
修辞手法:
主题思想: 整首诗表达了对春天的怀念以及对时光流逝的感慨。诗人以细腻的笔触描摹了春景与内心的矛盾,体现了人生的无常与惆怅。
意象词汇:
诗词测试:
诗中“帘外绿阴浓”的意思是?
A. 窗外的绿树茂盛
B. 窗内的春天慵懒
C. 春天已经来了
D. 诗人的心情愉快
“荡漾春愁收不得,付与东风”中的“东风”指的是什么?
A. 春天的气息
B. 风的方向
C. 离别的象征
D. 诗人的梦想
答案:
相关作品推荐:
诗词对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