百词典

《三学院》

时间: 2025-05-04 10:32:23

诗句

三面松篁簇梵宫,当轩冷砌画屏风。

游人试问空门理,云起青山鹤山笼。

意思解释

最后更新时间:2025-05-04 10:32:23

原文展示:

三面松篁簇梵宫,当轩冷砌画屏风。
游人试问空门理,云起青山鹤山笼。

白话文翻译:

这首诗描绘了一幅宁静而清幽的景象:三面环绕着松竹的佛教寺庙,冷冷的石阶仿佛是画屏风一般。游人向这里的高僧询问关于空门的道理,云雾缭绕的青山像是把仙鹤笼罩其中。

注释:

  • 松篁:松和竹子的统称,指代这片地区的植物。
  • 梵宫:佛教寺庙,象征着清净和超脱的地方。
  • 当轩:在门前或窗前。
  • 冷砌:凉爽的石阶,给人一种清静的感觉。
  • 空门理:指佛教的空灵哲理。
  • 云起:云雾升起,营造出一种朦胧的氛围。
  • 鹤山:山中有鹤,象征着高洁的品德和超然的境界。

诗词背景:

作者介绍:

王投是宋代著名的诗人,生活在一个文化繁荣的时代。他的诗风清新脱俗,常常以自然景物和佛教哲理为题材,表达对生活的深刻思考。

创作背景:

这首《三学院》创作于王投游历某处佛教寺庙时,目睹周围自然景色与寺院氛围,激发了他的创作灵感。诗中融合了他对佛教哲学的思考,反映了当时社会对宗教和自然的重视。

诗歌鉴赏:

《三学院》是一首充满禅意的诗,诗中通过描写自然景物与佛教寺院,传达了诗人对人生哲理的深刻思考。第一句“三面松篁簇梵宫”,生动地描绘出寺庙被松竹环绕的情景,给人一种清幽、宁静的感觉。这个意象不仅仅是对自然景色的描写,更隐喻了佛教对自然的尊重与融合。接下来的“当轩冷砌画屏风”,则进一步深化了这种宁静的氛围,冷砌的石阶如同画屏一般,展现出一种静谧的美感。

诗的后半部分“游人试问空门理,云起青山鹤山笼”,则引入了人与自然、人与佛教之间的互动。游人向高僧询问佛教的空灵哲理,展现了人们对超脱与智慧的追求。云雾缭绕的青山与鹤的意象,象征着一种超然的境界,暗示着人们在自然中寻找精神的归宿。

整首诗情景交融,既有自然的美,又有哲理的深邃,展现了王投在艺术上的高超技巧和对人生的独到见解。

诗词解析:

逐句解析:

  1. 三面松篁簇梵宫:三面被松竹包围,寺庙显得格外静谧。
  2. 当轩冷砌画屏风:门前石阶凉爽,像画屏一样美丽。
  3. 游人试问空门理:游人向寺中的高僧询问佛教的哲理。
  4. 云起青山鹤山笼:云雾升起,笼罩青山,意境高远。

修辞手法:

  • 比喻:将石阶比作画屏,增强了视觉的美感。
  • 拟人:云雾的升起如同有生命般,渲染了氛围。
  • 对仗:前后句对称,增强了诗的韵律感。

主题思想:

整首诗表达了人们在自然和宗教中寻找内心宁静与智慧的主题,展现了对超脱和哲理的追求。

意象分析:

意象词汇:

  • 松竹:象征坚韧与高洁。
  • 梵宫:代表佛教的净土,追求内心的宁静。
  • 冷砌:寓意清凉与超脱。
  • 云起青山:象征自然的神秘与超然。

互动学习:

诗词测试:

  1. 诗中提到的“松篁”指的是什么? A. 竹子和松树
    B. 只有松树
    C. 只有竹子
    D. 其他植物

  2. “游人试问空门理”中的“空门”指的是什么? A. 一个地方
    B. 佛教哲理
    C. 一种信仰
    D. 一种生活方式

答案:

  1. A
  2. B

诗词比较与延伸:

相关作品推荐:

  • 杜甫的《登高》
  • 王维的《山居秋暝》

诗词对比:

  • 王维《山居秋暝》:同样描绘自然,强调人与自然的和谐,展现了王维的山水田园诗风格。
  • 白居易《赋得古原草送别》:通过草的意象表达离别的情感,虽然主题不同,但都展现出对自然的独特理解。

参考资料:

推荐书目:

  • 《宋诗三百首》
  • 《王维诗词集》
  • 《杜甫诗词选》

以上内容为《三学院》的详细解析与学习资料,希望能帮助您更深入地理解这首诗的意境及其美学价值。

相关搜索

诗文作者: 相关结果

相关查询

过横山塔下 和吴监丞景雪中湖上访梅四首 其四 和马公弼雪 过弋阳观竞渡 再观十里塘捕鱼有叹 送周起宗经干赴桂林帅幕 郡圃杏花二首 二月一日雨寒五首 和张功父梅诗十绝句 招陈益之、李兼济二主管小酌。益之指蚕豆云

最新发布

精准推荐

无字旁的字 系绁 驰弋 行不愧影,寝不愧衾 田字旁的字 木结尾的词语有哪些 时隐时现 闳富 酽冽 厂字头的字 抱瓮出灌 风字旁的字 音字旁的字 毫厘千里 玄池 驷之过隙 包含缞的词语有哪些

猜你喜欢

组词查询推荐 成语查询推荐 单词排行榜 笔顺排行榜 全部近义词 全部反义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