百词典

《春秋战国门。景公》

时间: 2025-05-07 08:27:24

诗句

觉病当宜早问师,病深难疗恨难追。

晋侯徒有秦医缓,疾在膏肓救已迟。

意思解释

最后更新时间:2025-05-07 08:27:24

原文展示:

觉病当宜早问师,病深难疗恨难追。
晋侯徒有秦医缓,疾在膏肓救已迟。

白话文翻译:

生病时应当尽早向医生请教,若病情加重就难以治疗,令人遗憾与后悔。晋国的王侯仅仅拥有秦国的医术,却因治病迟缓而无济于事,病已深入体内,救治已经为时已晚。

注释:

  • 觉病:意识到自己生病。
  • 当宜:应该。
  • 早问师:尽早请教医生。
  • 病深难疗:病情严重时难以治疗。
  • 恨难追:后悔已来不及。
  • 晋侯:指晋国的国君。
  • 徒有:只是拥有。
  • 秦医:指秦国的医术。
  • :慢,迟缓。
  • 疾在膏肓:病已深入体内(膏肓为心脏位置的一个古代医学用语)。
  • 救已迟:救治已经晚了。

典故解析:

“疾在膏肓”是一个医学典故,源于《黄帝内经》。膏肓是指心脏附近的一个部位,古代认为是人体内最难以治疗的地方,象征着病情的严重程度。此句强调病情的严重性。

诗词背景:

作者介绍:周昙,唐代诗人,生平不详,作品大多反映了对社会现象的思考和个人情感的表达,风格简练而深刻。

创作背景:此诗写于动荡的春秋战国时期,社会动乱,人们对于医疗和健康的关注度提高,诗人通过对生病和治疗的反思,表达了对生命和健康的珍视。

诗歌鉴赏:

这首诗在结构上简洁明了,情感真挚。作者通过对生病过程的描绘,强调了及时求医的重要性。开头的“觉病当宜早问师”直接点明了主题,警示人们在健康出现问题时不能延误。接着,诗人通过对比“晋侯”和“秦医”,揭示了即使拥有名医,若不及时治愈,依旧会导致严重后果,表现了对医疗资源和时机把握的深刻思考。

整首诗中,作者运用对比和夸张的手法,揭示健康的重要性,情感上透出对生命的无奈与惋惜。特别是“疾在膏肓救已迟”一句,更是让人感受到深重的绝望,暗示了生命的脆弱和时间的无情。通过这种方式,诗人引发读者对生命、健康和时间的深刻反思。

诗词解析:

  • 逐句解析

    • “觉病当宜早问师”:提醒人们在生病时要及时就医。
    • “病深难疗恨难追”:一旦病情严重,治疗就会变得困难,后悔也来不及。
    • “晋侯徒有秦医缓”:晋国的国君虽然有秦国的医术,但因治疗迟缓而无效。
    • “疾在膏肓救已迟”:病已经深入体内,救治已为时已晚。
  • 修辞手法

    • 对比:通过“晋侯”和“秦医”的对比,强调治病的时机和效果。
    • 夸张:将病情严重化,使读者感受到其紧迫感。
  • 主题思想:强调健康的重要性,提醒人们要珍惜生命,及时就医。

意象分析:

  • :象征着生命中的脆弱与无奈。
  • :代表着希望与救赎。
  • 晋侯与秦医:象征着权力与资源的局限性。

互动学习:

诗词测试

  1. 诗中提到“觉病当宜早问师”,这句话的意思是什么?

    • A. 疾病不重要
    • B. 早问医生有益
    • C. 不需要医生
    • D. 病能自愈

    答案:B

  2. “疾在膏肓救已迟”中的“膏肓”指什么?

    • A. 身体的表面
    • B. 心脏附近的部位
    • C. 脑部
    • D. 腹部

    答案:B

诗词比较与延伸:

相关作品推荐

  • 《春望》杜甫:表达了对国家和个人命运的关切。
  • 《登高》杜甫:同样反映了人生的感慨与对时光的思考。

诗词对比: 与李白的《将进酒》对比,后者强调及时行乐,前者则提醒珍惜健康,反映出两种不同的生活态度。

参考资料:

  • 《唐诗三百首》
  • 《古代诗词鉴赏辞典》
  • 《中国古代文学史》

相关搜索

诗文作者: 相关结果

相关查询

武陵春 拟小山绿蕙红兰芳信歇原韵 武陵春 武陵春·幸遇真仙来海上 武陵春 武陵春 阿蓬江放舟 武陵春 咏梨花 武陵春 村中遇雨 武陵春 乍雨乍晴 武陵春 舟次虎邱 武陵春 其二 闺思,和李清照韵

最新发布

精准推荐

叔度 蚤成 包含夷的词语有哪些 辗转推托 髈喜 化学武器 鹵字旁的字 貝字旁的字 提土旁的字 业字旁的字 运开头的词语有哪些 名山胜水 姊开头的词语有哪些 闵结尾的词语有哪些 包含骨的词语有哪些 曙后星孤 甜言媚语 弃如敝屣 皮字旁的字 移丘换段

猜你喜欢

组词查询推荐 成语查询推荐 单词排行榜 笔顺排行榜 全部近义词 全部反义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