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 2025-05-02 21:36:15
最后更新时间:2025-05-02 21:36:15
暑懒归投簟,凉醒打当书。
罢吟唇欲裂,起坐膝难舒。
汲古微澜动,悲秋小雨馀。
五言未针线,百过且阶除。
在炎热的夏天懒散地躺在竹席上,随着初秋的凉意醒来,正好能读书。
吟诵完诗句,嘴唇觉得干裂,站起来坐下,双膝感到难以舒展。
从古诗中汲取灵感,轻微的波澜在心中荡漾,感受到秋雨带来的淡淡忧伤。
五言的诗句尚未细细推敲,百般思绪在楼梯上来回徘徊。
杨万里(1127年-1206年),字廷秀,号诚斋,南宋时期著名的诗人、词人和散文家。他的诗歌多描绘自然景色,情感细腻,语言优美,风格清新。杨万里在文学上追求真情实感,反对矫揉造作,崇尚自然。
《初凉与次公子共读书册》创作于初秋,正是气候由热转凉的时节,诗人通过与友人共读书籍,表达了对秋天的感慨及对文化的追求。诗中既有对自然变化的感受,也有对文学的热爱和思考。
这首诗以“初凉”为背景,描绘了诗人在夏去秋来的时节与友人共读的情景,体现了诗人对季节变化的敏锐感知。开头两句描绘了从炎热的夏天转入凉爽的初秋,诗人感受到初凉的清新,带来阅读的愉悦;然而随之而来的却是身体上的不适,表达了在阅读过程中所经历的烦恼和困扰。
接下来的两句则通过“汲古微澜动,悲秋小雨馀”表现出诗人对古诗的思考,既有对古典文化的追求,又有秋雨带来的忧伤情绪。最后两句,诗人写道“五言未针线,百过且阶除”,说明自己对创作的困惑与不安,尽管有许多想法,却难以付诸于文字。
整首诗通过细腻的情感和生动的意象,展现了诗人对生活的深刻思考与对文学的执着追求,体现了初秋时节特有的淡淡忧伤与清新气息。
整首诗通过描绘初秋的气候变化与个人的内心感受,反映了诗人对文化的追求与对生活的思考。情感基调从愉悦转向忧伤,展现了诗人对时光流逝的感慨和对文学创作的执着。
诗中“暑懒”指的是哪个季节的状态?
诗人用什么形式来表达创作的烦恼?
“悲秋小雨馀”中的“悲秋”表现了什么情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