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后更新时间:2025-04-23 11:01:18
原文展示:
此老谁描拙状,今朝持献生辰。一人能变作三人。说与儿曹未信。坐者行者立者,化身报身法身。且须辨取假和真。肥瘦短长休问。
白话文翻译:
这位老人是谁在描绘他那拙劣的样子呢?今天正是他的生日,大家来祝贺。一位老人能够变成三个人,告诉年轻人们,他们未必会相信。坐着的、走着的、站着的,都是他的化身、报身、法身。我们应该分辨真假,不必问他是肥是瘦、是短是长。
注释:
- 此老:指代诗中提到的老人。
- 拙状:笨拙的样子。
- 生辰:生日。
- 化身:佛教用语,指不同形态的显现。
- 报身、法身:佛教中对佛的不同存在形态的描述。
- 假和真:指表象与本质的区别。
- 肥瘦短长:指外形的不同,不必在意。
典故解析:
该诗中提到的“化身”、“报身”、“法身”是佛教的术语。佛教认为,佛可以以不同的形态示现,来度化众生。诗中提到的老人可能象征着智慧或经验,而“儿曹”则暗指年轻人,他们未必能理解这些深奥的道理。
诗词背景:
作者介绍:
郭应祥,宋代诗人,因其诗作多以道理深邃、用词精练而为人称道。他的作品常常反映社会生活和哲理思考。
创作背景:
本诗为郭应祥为一位老者庆生而作,表达了对老者智慧和人生不同阶段的理解与尊重,反映了当时社会对老年人的态度。
诗歌鉴赏:
本诗以轻松的口吻,运用对话和幽默的方式,引导读者思考生命的真实与虚幻。诗中提到的“化身”不仅是佛教的概念,也可以理解为人生的多重角色。每个人在生活中都扮演着不同的角色,坐者、行者、立者,都是生活的体现。诗人在此提醒我们,不应执着于外在的形态,而应关注内在的真实。对于老年人的描绘,既有尊重,也有调侃,体现了对生命深刻的理解。
诗词解析:
逐句解析:
- 此老谁描拙状:在问:这个老人是谁在描绘他那不太好看的样子?
- 今朝持献生辰:今天是他的生日,大家在祝贺他。
- 一人能变作三人:这位老人能够化身成三种不同的形态。
- 说与儿曹未信:告诉年轻人们,他们未必相信。
- 坐者行者立者:坐着的、走着的、站着的,都是他的不同表现。
- 化身报身法身:化身、报身、法身是佛教哲学中的不同存在。
- 且须辨取假和真:我们需要分辨表象与本质的区别。
- 肥瘦短长休问:不必在意外表的肥瘦和长短。
修辞手法:
- 对仗:诗中使用了对仗的修辞,如“坐者行者立者”。
- 比喻:将人的多样性比喻为佛的不同身形,展现了人生的复杂性。
主题思想:
诗歌探讨了生命的多重角色与存在的真伪,提倡对内在真实的关注,而非外在的表象。它传达了对老年智慧的敬仰以及对年轻人理解的期待。
意象分析:
意象词汇:
- 化身:象征变化与适应。
- 法身:象征永恒与真实。
- 坐者、行者、立者:象征人生不同阶段的状态。
互动学习:
诗词测试:
-
诗中提到的“化身”指的是什么?
- A. 老人的外貌
- B. 佛教中的不同形态
- C. 年轻人的状态
-
“肥瘦短长休问”这句的意思是?
- A. 不必关注外表
- B. 需要减肥
- C. 形状不重要
-
本诗主要表达的情感是?
- A. 对老年人的尊重
- B. 对年轻人的嘲讽
- C. 对生命的无奈
答案:
- B
- A
- A
诗词比较与延伸:
相关作品推荐:
- 陶渊明的《饮酒》:表达对生活的哲学思考。
- 李白的《将进酒》:探讨人生的意义与价值。
诗词对比:
- 郭应祥与陶渊明的作品都强调了对人生的深刻理解,但郭应祥更侧重于对老年智慧的尊重,而陶渊明则更倾向于自然与自我。
参考资料:
- 《宋代诗人传》:介绍宋代著名诗人的生平与作品。
- 《佛教哲学与文化》:探讨佛教中的化身、法身等概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