百词典

《对雨诗》

时间: 2025-04-27 04:18:10

诗句

当夏苦炎埃,习静对花台。

落照依山尽,浮凉带雨来。

重云吐飞电,高栋响行雷。

洒树轻花发,滴沼细萍开。

泛沫萦阶草,奔流起砌苔。

无因假轻盖,徒然想上才。

意思解释

最后更新时间:2025-04-27 04:18:10

原文展示:

当夏苦炎埃,习静对花台。
落照依山尽,浮凉带雨来。
重云吐飞电,高栋响行雷。
洒树轻花发,滴沼细萍开。
泛沫萦阶草,奔流起砌苔。
无因假轻盖,徒然想上才。

白话文翻译:

在炎热的夏天,空气闷热难耐,我静静地坐在花台前。夕阳的余晖映照着山峦渐渐隐去,阵阵凉风带着雨点飘然而至。乌云密布,闪电在空中划过,高高的房屋传来轰隆的雷声。雨水洒落在树上,轻柔的花瓣在雨中飘落,水珠滴落在池塘里,细小的浮萍也随之展开。水波泛起,打湿了台阶上的草,溪水奔流而下,冲刷着台阶上的苔藓。无奈的是,雨水无法遮蔽我,只能无所适从地想象着那样的场景。

注释:

  • 当夏:指夏季。
  • 苦炎埃:苦于炎热的尘埃,形容夏季的闷热。
  • 习静:习惯于静谧的环境。
  • 落照:夕阳的余辉。
  • 浮凉带雨来:凉爽的感觉随着雨水的到来而来。
  • 重云吐飞电:乌云中闪电飞出。
  • 高栋响行雷:高大的屋顶上响起雷声。
  • 洒树轻花发:雨水洒落在树上,轻柔的花瓣随之飘落。
  • 滴沼细萍开:水珠滴落在沼泽,细小的浮萍随之展开。
  • 泛沫萦阶草:水波泛起,湿润了台阶上的草。
  • 奔流起砌苔:溪水奔流,冲刷着台阶上的苔藓。
  • 无因假轻盖:没有理由去借用轻便的雨具。
  • 徒然想上才:只是空想着那样的情景。

诗词背景:

作者介绍:朱超,南北朝时期的诗人,生活在动荡的时代,诗风多以抒情、描写自然景色为主。他的诗歌常常表现出对自然的细腻观察与深刻感受。

创作背景:这首《对雨诗》很可能是在一个炎热的夏天,诗人坐在花台前,正好迎来一场凉爽的夏雨,因而引发了他对自然的思考与感悟。

诗歌鉴赏:

朱超的《对雨诗》以细腻的笔触描绘了夏日雨景,展现了对自然变化的敏感与感悟。诗中开头描绘了夏日的闷热与尘埃,营造出一种压抑的氛围,这一切随着雨水的到来而得到缓解。诗人通过“习静对花台”的描写,展现了他在自然中寻找内心宁静的渴望。

随着“落照依山尽,浮凉带雨来”的转折,夕阳的余晖渐渐隐去,凉爽的雨水如期而至,象征着希望与新的开始。接下来的描写中,“重云吐飞电,高栋响行雷”,通过对雷雨的生动描绘,使读者感受到大自然的威严与力量。

在细致的描写中,诗人将雨水与植物的互动展现得淋漓尽致,“洒树轻花发,滴沼细萍开”,这种细腻的观察体现了诗人对生命的热爱与对自然的深刻理解。最后一句“无因假轻盖,徒然想上才”,则流露出诗人对现实的无奈与自我反思,显示了他对自然与生活的感悟。

整首诗以雨为主线,展现了诗人内心的宁静与对自然的深情,既有对天气变化的细致描绘,也有对生活哲理的深刻思考,体现了古典诗歌的艺术魅力。

诗词解析:

逐句解析

  1. 当夏苦炎埃:在酷热的夏天,令人难以忍受的闷热与尘埃。
  2. 习静对花台:我习惯于在静谧的环境中,面对花台。
  3. 落照依山尽:夕阳的余晖渐渐消失在山的尽头。
  4. 浮凉带雨来:凉爽的感觉随着雨水的降临而来。
  5. 重云吐飞电:厚重的乌云中闪电飞出,象征着即将来临的雷雨。
  6. 高栋响行雷:高高的房屋上响起雷声,显示自然的威力。
  7. 洒树轻花发:雨水洒落在树上,轻柔的花瓣随之飘落。
  8. 滴沼细萍开:水珠滴落在沼泽,细小的浮萍随之展开。
  9. 泛沫萦阶草:水波泛起,湿润了阶梯上的草。
  10. 奔流起砌苔:溪水奔流,冲刷着阶梯上的苔藓。
  11. 无因假轻盖:没有理由去借用轻便的雨具。
  12. 徒然想上才:只是空想着那样的情境。

修辞手法

  • 比喻:将雨水与植物的关系比作生命的滋养。
  • 拟人:让自然景象具有人性,增强诗的生动性。
  • 对仗:整首诗的对仗工整,增强了诗的韵律感。

主题思想:整首诗通过描绘夏日的雨景,表达了对自然的热爱与对生活的哲思,体现了诗人内心的宁静与追求。

意象分析:

意象词汇

  • 夏日:象征着炎热与烦闷。
  • 雨水:象征着希望与生命的滋养。
  • 夕阳:象征着逝去与变化。
  • 雷电:象征着自然的力量与威严。
  • 花草:象征着生命的美好与脆弱。

互动学习:

诗词测试

  1. 诗中提到的“习静对花台”是什么意思?

    • A. 习惯于嘈杂的环境
    • B. 习惯于静谧的环境
    • C. 喜欢在花台上玩耍
  2. “高栋响行雷”中的“高栋”指什么?

    • A. 高大的建筑
    • B. 高山
    • C. 高树
  3. 诗的主题是什么?

    • A. 对冬天的思念
    • B. 对夏雨的描绘与感悟
    • C. 对秋天的期待

答案

  1. B
  2. A
  3. B

诗词比较与延伸:

相关作品推荐

  • 《夏日绝句》 - 李清照
  • 《夜泊牛渚怀古》 - 李白

诗词对比

  • 朱超的《对雨诗》与李清照的《夏日绝句》都描绘了夏日的景象,但是朱超的作品更侧重于自然的变化与感悟,而李清照则通过个人情感来表现对夏日的思考。两者在情感基调上有所不同,前者更为宁静,后者则蕴含着淡淡的忧伤与思念。

相关搜索

诗文作者: 相关结果

相关查询

临江仙 临江仙 其一 迎春 临江仙 临江仙 其一 用晏几道梦锁楼台式 临江仙 题湖帆模文徵仲湘夫人图 临江仙 临江仙 况小宋乞书扇面,率拈小调赠之 临江仙 其二 秋岳招同上隐夜集闻雨 临江仙七首 其七 临江仙 其四

最新发布

精准推荐

朴僿 鸟字旁的字 穷问 齐字旁的字 冬贮 页字旁的字 俚谚 千里之志 巾字旁的字 携开头的成语 寒草 鸱张蚁聚 才华超众 论甘忌辛 猥结尾的词语有哪些 舟字旁的字 以夜继朝

猜你喜欢

组词查询推荐 成语查询推荐 单词排行榜 笔顺排行榜 全部近义词 全部反义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