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 2025-05-01 05:40:55
最后更新时间:2025-05-01 05:40:55
同友人游梳妆亭
作者:卢钦明 〔明代〕
乘兴兰舟此一亭,
望中风月正清泠。
九江水下如眸碧,
五老峰悬若髻青。
人世几回嗟短发,
云林千古剩高亭。
夜深仙子频来往,
无际天风响佩玲。
这首诗描绘了诗人与友人乘舟游玩到一个梳妆亭的情景。亭子里,月光和清风交织,湖水如同碧眼般清澈,五老峰高耸,宛如女子的青色发髻。人生中几多感慨,短发又何妨,云林间古老的亭子依然屹立。夜深了,仙女频频造访,浩瀚的夜空中,风声如佩环叮当作响。
卢钦明,明代诗人,生平事迹较少为人知,著作不多。他的诗多描写自然景观,情景交融,风格清新脱俗,富有画面感。
本诗创作于一个清凉的夜晚,诗人与友人游玩时所作。诗歌中展现了人与自然和谐相处的美好时光,表达了对人生短暂的感慨及对美好事物的向往。
《同友人游梳妆亭》是一首充满清新气息的诗作。全诗通过写景抒情,展现了诗人在美丽自然环境中的闲适和对人生的思考。诗的开头以“乘兴兰舟此一亭”引入,立即营造出一种轻松愉快的氛围。接着,诗人通过对风月和水色的描写,表现出宁静而清澈的夜晚景象,仿佛让人置身于如画的风景中。对于九江水和五老峰的描绘,诗人运用了比喻,水如眼眸,山如髻,使得自然景观更具生动的形象。
“人世几回嗟短发”,此句引发对人生短暂的哲思,诗人感慨时光飞逝,而云林间的高亭则似乎在诉说着亘古不变的美丽与静谧。最后,夜深时的仙子频来往,象征着对梦幻与美好的追求,天风响佩玲的描写则增添了一种神秘而悠远的氛围。这首诗不仅在意象的构建上极具美感,也在情感的流露上深具哲理,使得读者在欣赏自然之美的同时,对人生有了更深的思考。
整首诗歌通过对美丽自然风光的描绘,表达了人与自然和谐共处的理想和对人生短暂的深刻思考,体现出一种悠然自得的生活态度和对美好事物的向往。
诗中提到的“兰舟”是指:
A. 一种船
B. 一种花
C. 一种乐器
D. 一种饮品
诗中“九江水下如眸碧”中的“眸”意指:
A. 眼睛
B. 水面
C. 石头
D. 风景
“人世几回嗟短发”表达的是:
A. 对人生长久的感慨
B. 对短暂人生的感慨
C. 对发型的思考
D. 对时间的珍惜
答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