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 2025-04-26 03:28:50
最后更新时间:2025-04-26 03:28:50
读汉留侯唐邺侯传
作者: 阿克敦 〔清代〕
大道有消长,哲人在乘时。
身心役于物,出处失其宜。
缅彼子房贤,悠然使我思。
博浪报韩仇,英声震八陲。
密谋参帷幄,摧项如婴儿。
成功以告退,愿与赤松随。
从容儒者风,高踪谁可追。
长源旷代合,白衣帝者师。
二京恢复策,千秋竹帛垂。
谠议寤人主,骨肉无猜疑。
遐情寄放达,山巅与水湄。
汉唐两先生,令闻善保之。
托言养生术,罗网安所施。
神仙亦杳渺,功名不可羁。
遗编览夏日,绿叶亚槐枝。
这首诗的主题是阐述历史哲学和个人理想的关系。诗中提到大道的消长,哲人要把握时机;身心都被物质所困,处事失去应有的宜当。回忆起子房(张良)的智慧,使我心生向往。他以博浪之计报仇于韩,声名远震四方。密谋于帷幄之中,轻易摧毁敌人如同对待婴儿。他成功后选择告退,希望与赤松子(道教高人)同游。儒者的风范从容不迫,谁能追及他的高远?历史长河中,白衣帝(刘秀)是受尊敬的老师。二京的恢复需要策略,千秋的竹帛记录下这一切。理智的讨论唤醒了统治者,亲人之间没有猜忌。情感寄托在高山与水边的景致中。汉唐两位伟人,声名显赫,善于保护自己的名声。托言养生之术,何处施展其罗网?神仙的存在亦模糊不清,功名无法束缚我。最后,遗留下的书籍在夏日里翻阅,绿叶如同槐树枝。
作者介绍: 阿克敦(生卒年不详),清代诗人,擅长古诗,作品多反映社会现实与历史哲学。其诗风清新隽永,常以历史人物和事件为题材。
创作背景: 此诗写于清代,正值明清更替之际,社会动荡,诗人借古抒怀,表达对历史变迁的思考与对理想人物的崇敬。
《读汉留侯唐邺侯传》是一首充满历史哲理的诗作,通过对汉初智者张良及其他历史人物的描绘,展现了诗人对历史的深刻理解和对理想人格的追求。诗的开头提到“大道有消长”,表明历史是变化的,而哲人需要在时势中找准自己的位置。诗人通过对张良的景仰,表现出对历史智慧的尊重,尤其是他以智谋与策划为武器,成功地为韩报仇,展现出一种英雄气概。
接下来的几句则转向对儒者风范的赞美,强调了高尚品德与无私精神。在诗中,赤松子与白衣帝的提及,进一步深化了诗人对高人理想的追求与向往。整首诗在意象的运用上,既有山水的自然美,又有历史人物的伟岸,形成强烈的对比与统一,表达了诗人对人生理想的追求与对历史的深思。
逐句解析:
修辞手法:
主题思想: 诗歌通过对历史人物的赞美,表达了对智慧、理想与高尚品德的追求,同时也反映了作者对历史流转与个人理想的思考。
诗词测试:
“大道有消长”中的“消长”指什么?
诗中提到的“子房”是指哪个历史人物?
诗中“愿与赤松随”表达了诗人的什么愿望?
答案:
相关作品推荐:
诗词对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