百词典

《宿潮州海阳馆独夜不寐二首》

时间: 2025-08-13 03:10:09

诗句

腊前蚊子已能歌,挥去还来柰尔何。

一只搅人终夕睡,此声元自不须多。

意思解释

最后更新时间:2025-08-13 03:10:09

原文展示:

腊前蚊子已能歌,挥去还来柰尔何。
一只搅人终夕睡,此声元自不须多。

白话文翻译:

在腊月前,蚊子已经开始鸣叫,挥手驱赶它却总是回来,这又能怎么办呢?
一只蚊子搅扰我整夜难眠,这种声音本来就不必多说。

注释:

  • 腊前:指农历腊月前。
  • 蚊子:指夏秋季节常见的昆虫,此处用来形容扰人的声音。
  • 柰尔何:古语,意为“怎么办”。
  • 搅人:打扰人的意思。
  • 终夕:指整个夜晚。

诗词背景:

作者介绍:

杨万里(1127年-1206年),字廷秀,号阮亭,南宋著名诗人,因其诗风清新、自然,常与陆游、范成大并称。他在诗词上追求自然、真实,特别擅长描写山水田园。

创作背景:

这首诗写于冬季的潮州海阳馆,表现了诗人因蚊子的鸣叫而难以入睡的情景,反映了他在外地游历时的孤独与烦恼。

诗歌鉴赏:

杨万里的《宿潮州海阳馆独夜不寐二首》以平易的语言表达了深刻的情感。诗的前两句通过描绘腊前的蚊子声,展现出冬季里不该有的活力与生气,反映了诗人身处南方潮州的特殊气候与环境。此时,蚊子的鸣叫似乎是违和的,但又是现实的存在。诗人用“挥去还来柰尔何”表明了一种无奈和惆怅,暗示生活中无法避免的烦恼。

后两句则更加直白,直接表达了蚊子对其夜晚的干扰,以“搅人终夕睡”传达了夜深人静时的孤独与无奈。整首诗通过蚊子这一小小的意象,折射出诗人内心的孤独与烦忧,表现了细腻的观察力与对生活的深刻理解。

诗词解析:

逐句解析:

  1. 腊前蚊子已能歌:在冬季即将来临的腊月前,仍有蚊子在鸣叫,显得不合时宜。
  2. 挥去还来柰尔何:驱赶蚊子却总是能回来,表达了对这种烦恼的无奈。
  3. 一只搅人终夕睡:一只蚊子的嗡鸣使得整夜难以入眠,强调了蚊子的影响。
  4. 此声元自不须多:这种声音本来就不必多说,暗示了烦恼的普遍性和简单性。

修辞手法:

  • 拟人:蚊子被描述为“能歌”,赋予了昆虫以人性化的特征。
  • 反语:表达了对蚊子鸣叫的不满,实际上是对生活中琐事的感慨。
  • 对仗:前后句对称,增强了诗的韵律感。

主题思想:

全诗通过对蚊子的描写,展现了诗人对生活烦恼的无奈与孤独感,同时也反映了在外游历时对家乡的思念。

意象分析:

意象词汇:

  • 蚊子:象征生活中的小烦恼与不如意。
  • 夜晚:代表孤独与思考的时刻。

互动学习:

诗词测试:

  1. 这首诗的作者是谁? A. 陆游
    B. 杨万里
    C. 范成大
    D. 苏轼

  2. “腊前蚊子已能歌”中的“能歌”是指什么? A. 蚊子在唱歌
    B. 蚊子在鸣叫
    C. 蚊子的存在
    D. 蚊子在飞

  3. 诗中表达了诗人对什么的感受? A. 对美景的赞美
    B. 对生活烦恼的无奈
    C. 对友情的怀念
    D. 对理想的追求

答案:

  1. B
  2. B
  3. B

诗词比较与延伸:

相关作品推荐:

  • 陆游《秋夜将晓出篱门迎凉有感》
  • 杜甫《月夜忆舍弟》

诗词对比:

杨万里的《宿潮州海阳馆独夜不寐二首》与陆游的《秋夜将晓出篱门迎凉有感》均表现了在夜晚的孤独与思考。陆游通过描写秋夜的凉意和对弟弟的思念,表现了更为深沉的情感,而杨万里则通过蚊子的鸣叫展现生活中的小烦恼,两者在主题上有相似之处,但表达的方式和情感深度有所不同。

参考资料:

  • 《杨万里诗文集》
  • 《中国古代诗词鉴赏》
  • 《宋代诗人研究》

相关搜索

词: 相关结果

诗文作者: 相关结果

相关查询

木兰花慢 其二 清明再和,简叔问 木兰花慢 为安总管寿 木兰花慢 木兰花慢 其二 继声 木兰花慢·对江云日暮 木兰花慢 湖上桃花开时北游 木兰花慢 闻孙宪揆讣 木兰花慢四首 其二 木兰花慢 获闻毅成溘逝,用乐章体赋此悼之 木兰花慢

最新发布

精准推荐

馋涎欲滴 双人旁的字 十字旁的字 露筋夫人 建之底的字 崩塌 爨桐 众殖 闻道犹迷 错落有致 鹰视狼步 熊开头的词语有哪些 辙鲋之急 爪字旁的字 营佃 曰字旁的字

猜你喜欢

组词查询推荐 成语查询推荐 单词排行榜 笔顺排行榜 全部近义词 全部反义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