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 2025-04-26 09:52:28
最后更新时间:2025-04-26 09:52:28
作者: 苏轼 〔宋代〕
风雨萧萧夜晦迷,不须鸣叫强知时。
多才久被天公怪,阙食惟应爨妇知。
杜叟挽衣那及胫,颜翁食粥敢言炊。
诗人情味真尝遍,试问于君底事亏。
如我自观犹可厌,非君谁复肯相寻。
图书跌宕悲年老,灯火青荧语夜深。
早岁便怀齐物意,微官敢有济时心。
南行千里成何事,一听秋涛万鼓音。
在这风雨萧萧的夜晚,天色黯淡,我不需要鸣叫也能感知时势的变化。
我才华横溢,却常常被老天所嫉妒,只有那些做饭的女人知道我缺少食物。
杜甫衣衫褴褛,连腿都难以拽动;颜真卿虽吃粥,却也不敢谈论做饭的事。
作为诗人,我的情感经历已经遍尝,想问问你,究竟是什么让你感到亏欠。
如我自省,自己也觉得厌倦,除了你,还有谁会愿意来探访我呢?
书籍在岁月中沉浮,灯火摇曳,在深夜低声细语。
年轻时我就怀有齐物的思想,虽身处微官,却敢有济世之志。
南行千里又能成什么呢?一听秋涛声,便如万鼓齐鸣。
作者介绍: 苏轼(1037-1101),字子瞻,号东坡居士,北宋著名文学家、书法家、画家。他的诗词兼具豪放与婉约,常以直抒胸臆为特色。
创作背景: 此诗作于苏轼被贬至黄州期间,时局动荡,个人境遇艰辛,诗中透出对生活的感慨与对理想的追寻。
这首诗以风雨交加的夜晚为背景,营造出一种孤寂而无奈的氛围。诗人在诗中表达了对自身处境的深刻反思与对社会的敏锐观察。开头几句通过对天气的描写,暗示了诗人的内心情感。诗人承认自己才华横溢,却常因天公的嫉妒而遭受困境,突显了才华与命运之间的矛盾。
接下来的几句提及杜甫和颜真卿,二位诗人的困境与自身相映成趣,突出诗人对同道中人的同情与惺惺相惜。诗人自问为何感到亏欠,展现出对人际关系的思考及对友谊的渴望。最后几句则转向对理想与现实的思考。尽管身处微官之位,仍怀有济世之志,表现出诗人不屈服于命运的态度。
整首诗情感真挚,字句间流露出孤独与挣扎,但又不乏对理想的执着。通过细腻的情感与丰富的意象,苏轼成功地将个人的遭遇升华为对人生的深刻思考。
逐句解析:
修辞手法:
主题思想: 诗歌通过描绘个人对生活的感受与思考,表达了对命运的不满与对理想的追求,展现了诗人对友谊的渴望与对人生的深刻反思。
意象词汇:
诗词测试:
诗人认为自己在生活中常常受到什么的影响?
诗中提到的“杜叟”和“颜翁”分别指哪位诗人?
“南行千里成何事”表达了诗人对未来的什么情感?
相关作品推荐:
诗词对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