百词典

《蒲萄》

时间: 2025-07-27 11:58:42

诗句

蒲萄新条易扶疏,椿花锁碎满庭除。

旱干只喜雨破土,潦润不忧河决渠。

意思解释

最后更新时间:2025-07-27 11:58:42

原文展示:

蒲萄新条易扶疏,
椿花锁碎满庭除。
旱干只喜雨破土,
潦润不忧河决渠。

白话文翻译:

这首诗描写了春天的景象:新长出的葡萄嫩枝容易扶持和生长,院子里椿花零星散落。干旱的土地渴望着雨水的滋润,而即使是雨水泛滥也不怕河流决口。

注释:

  • 蒲萄:指的是葡萄,寓意生机和希望。
  • 新条:新生的枝条,象征着新的生命。
  • 易扶疏:容易生长和扩展。
  • 椿花:椿树的花,代表春天的美好景象。
  • 锁碎:形容花瓣散落的样子。
  • 旱干:干旱的土壤。
  • 雨破土:雨水滋润破土而出,象征着重生和希望。
  • 潦润:水流泛滥的状态。
  • 河决渠:河水决口,泛滥成灾的情景。

诗词背景:

作者介绍:

晁补之,字用之,号山人,宋代诗人,出生于今江苏省。晁补之以其抒情细腻和意境深远的诗作而闻名,常常关注自然景物与人情的关系。他的作品风格清新自然,情感真挚。

创作背景:

《蒲萄》创作于春天,恰逢万物复苏的时节,诗人通过描绘自然景象,表达对生命的热爱与对未来的希望。在当时的社会背景下,农业是主要的生产方式,诗人对自然的观察与感悟显示了对农田和耕作的关注。

诗歌鉴赏:

《蒲萄》是一首充满春日气息的诗作,展现了自然界的生机与活力。诗的开头以“蒲萄新条易扶疏”引入,描绘出新生的葡萄枝条生长的情景,象征着春天的来临与生命的复苏。这种生机勃勃的氛围与后面的“椿花锁碎满庭除”形成对比,后者描绘了椿花零落的景象,给人一种淡淡的忧伤。

接下来的“旱干只喜雨破土”,表达了干旱的土地急需雨水的渴望,反映了自然界的生存法则与生命的顽强。而“潦润不忧河决渠”则展现了在雨水泛滥时的从容与淡定,表明诗人对自然变化的理解和接受。整首诗在生动的景象描写中,流露出诗人对生命的热爱和对自然变迁的哲思,寓意深刻。

诗词解析:

逐句解析:

  1. 蒲萄新条易扶疏:新长出的葡萄枝条容易生长,象征着蓬勃的生命力。
  2. 椿花锁碎满庭除:椿花零落,满地皆是,暗示春天的短暂与美好。
  3. 旱干只喜雨破土:干旱的土壤渴望雨水,显示出对生命的渴望。
  4. 潦润不忧河决渠:即使雨水泛滥,也不怕河流决口,展现出一种从容的态度。

修辞手法:

  • 比喻:用“蒲萄”比喻生命的希望。
  • 对仗:上下句对称工整,增强了诗的韵律感。
  • 拟人:通过“旱干只喜”赋予自然以感情,生动形象。

主题思想:

整首诗通过对自然景象的描绘,表达了生命的顽强与希望,以及诗人对自然变化的哲学思考。诗人以生命的生长和自然的变化为主题,传达出一种积极向上的生活态度。

意象分析:

  • 蒲萄:象征春天的希望与生命的延续。
  • 椿花:代表美好而短暂的事物,暗示生命的脆弱。
  • 雨水:象征生机与滋润,表现对生命的渴望。
  • 河流:象征自然的力量与不可控性,代表人生的无常。

互动学习:

诗词测试:

  1. 蒲萄主要象征什么? a) 脆弱
    b) 希望
    c) 失落

  2. 诗中提到的椿花代表什么? a) 永恒
    b) 短暂的美好
    c) 伤痛

  3. 诗人对自然变化的态度是怎样的? a) 担忧
    b) 从容
    c) 无所谓

答案

  1. b) 希望
  2. b) 短暂的美好
  3. b) 从容

诗词比较与延伸:

相关作品推荐:

  • 李白的《月下独酌》:同样展现自然与人生的哲思。
  • 杜甫的《春望》:描绘春天的景象,表达对生活的感悟。

诗词对比:

  • 晁补之《蒲萄》 vs 杜甫《春望》:两首诗都表现了春天的生机,但晁补之更侧重于个体生命的顽强,杜甫则更关注社会动荡下的个人感受。

参考资料:

  • 《宋诗选》:收录了多位宋代诗人的作品,供读者参考。
  • 《古诗鉴赏辞典》:帮助读者理解古诗的意象及背景。

相关查询

满江红 敬书岳忠武王赠吴将军宝刀行墨迹后 满江红 用李廷弼留别韵 满江红·卷尽珠帘 满江红 丁未九月南渡,泊舟仪真江口作 满江红 题屈翁山先生寿诗墨迹,为李子云省长作 满江红 贺江阴王尹筑城御寇 满江红 其二 甲申春侍亲来利州道间 满江红 其九 怅怅词,和陈其年韵 满江红 其十八 谷日放舟入南湖 满江红 其十一 即席送绎堂宪副北上并寓都中同好

最新发布

精准推荐

昔开头的词语有哪些 考绩黜陟 已陈刍狗 众多 善处 贿赂公行 懒懒散散 三点水的字 卝字旁的字 缌麻丧 鸟字旁的字 知足长乐 生刍一束 山字旁的字 蓬室柴门 门字框的字

猜你喜欢

组词查询推荐 成语查询推荐 单词排行榜 笔顺排行榜 全部近义词 全部反义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