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 2025-05-01 08:58:33
最后更新时间:2025-05-01 08:58:33
沁园春 泉南作
——张野 〔元代〕
自入闽关,形势山川,天开两边。
见长溪漱玉,千瓴倒建,群峰泼黛,万马回旋。
石磴盘空,天梯架壑,驿骑蹒跚鞭不前。
心无那,恰鹧鸪声里,又听啼鹃。
区区仕宦谁怜。道有志从来铁石坚。
但长存一片,忠肝义胆,何愁半点,瘴雨蛮烟。
尽卷南溟,不供杯杓,得逐斯游岂偶然。
天公意,要淋漓醉墨,海外流传。
自从进入闽地,眼前的山川形势如同天开两边。
长长的溪水如同洗玉,千条水流倾泻而下,群峰如泼墨般青黑,万马奔腾。
石阶盘旋在空中,天梯架设在深谷,驿骑缓慢地前行,鞭子也不再前进。
心中无所牵挂,恰好在鹧鸪声中,又听见了啼叫的杜鹃。
那些在仕途上拼搏的人又有谁会怜惜?
志向坚定如铁石,从来没有改变过。
只要心中长存一片忠肝义胆,何愁半点瘴气和蛮荒的烟雾?
尽情地把南海的波涛卷起,不用酒杯来招待,能追逐这样的游历岂是偶然?
天公的意志,正要让我痛快淋漓地挥洒墨迹,流传于海外。
字词注释
典故解析
诗中提到的“鹧鸪声”和“啼鹃”都与古代文人对自然的喜爱有关,常常被用来表达诗人对自然的感受和对人生的思考。诗人通过对自然景色的描绘,表现了内心的情感和思想。
作者介绍
张野,元代诗人,字子青,号野亭,福建人。其诗歌风格豪放,善于描写自然景色,常以山水为题材,表现个人情感和志向。
创作背景
此诗创作于张野游历泉南时,表达了他对自然风光的赞美,以及在面对仕途困顿时的淡然与坚持。诗歌中透露出对志向的坚定和对自然的热爱,反映了当时社会的浮躁与个人理想的矛盾。
《沁园春 泉南作》是一首充满豪情的山水诗,诗中描绘了泉南的壮丽山川,展现了诗人对自然的热爱与向往。开篇即以“自入闽关”引入,展现出广阔的视野与气势,瞬间将读者带入了美丽的闽地。接着,诗人细腻地描绘了长溪、群峰、石磴等自然景物,形成了一幅动人的山水画卷。
诗中“心无那,恰鹧鸪声里,又听啼鹃”一句,表现了诗人游历间的恬淡心境,仿佛在喧嚣与宁静之间找到了内心的归属。面对仕途的艰难,诗人以“区区仕宦谁怜”表达了对官场冷漠的无奈与不屑,但同时也展现出其坚定的志向与抱负。
“忠肝义胆”更是传达了诗人对理想的坚持,尽管外界环境恶劣,但他依然心怀理想,毫不畏惧。整首诗情感真挚,字句间流露出一种对人生的深刻思考和对理想的执着追求。
逐句解析
修辞手法
诗中采用了比喻(如“长溪漱玉”)、拟人(如“天公意”)、对仗(如“石磴盘空,天梯架壑”)等修辞手法,增强了诗歌的表现力和感染力。
主题思想
整首诗歌的中心思想是追求理想与忠诚于自我的信念。诗人在对美丽自然的赞美中,表达了对仕途的无奈和对理想的坚定追求,展现出一种不畏艰难、勇于追求的精神。
意象词汇
诗词测试
诗中“形势山川,天开两边”表达了什么?
A. 自然的壮丽
B. 诗人的失落
C. 仕途的艰难
“区区仕宦谁怜”反映了诗人对官场的态度是?
A. 渴望
B. 蔑视
C. 无奈
“忠肝义胆”是指什么?
A. 忍耐与妥协
B. 忠诚与正义
C. 追名逐利
答案
相关作品推荐
诗词对比
对比张野的《沁园春 泉南作》和苏轼的《念奴娇·赤壁怀古》,两者都展现了对自然的热爱,但张野更强调个人理想与坚持,而苏轼则更多融入历史的沧桑感,展现了不同的情感基调和表达方式。
推荐书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