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 2025-04-27 09:13:34
最后更新时间:2025-04-27 09:13:34
长相思·夜萧萧
作者: 韩疁 〔宋代〕
夜萧萧。梦萧萧。又趁杨花到谢桥。
凤沈明月箫。来迢迢。枉把吟笺寄寂寥。
飞鸿不受招。
夜晚寂静得让人感到萧条,我在梦中也感到萧条。又恰逢杨花飘落到谢桥。
月光下的箫声如凤沉,来得很远很远。白白将诗笺寄托在这寂寥的情怀中。
飞鸿不再回应我的召唤。
“凤沈明月箫”中凤为古代神鸟,象征高贵和美好,而明月则常用来象征清幽的环境与思念的心情,结合在一起,表现出一种孤独而美丽的意境。
韩疁,南宋时期的诗人,以其清新脱俗的诗风和深厚的情感著称。其诗作多描绘自然景观和个人情感,常带有淡淡的忧伤。
此诗创作于南宋时期,社会动荡,民生凋敝。诗人在此背景下,通过夜晚的寂静和梦中的思念,表达了对时光流逝和人生无常的感慨。
这首《长相思·夜萧萧》以“夜萧萧”开篇,营造出一种孤独寂静的氛围。诗人在夜晚的寂静中,梦中又感受到一种萧条,表达了内心深处的孤独与思念。尤其是“又趁杨花到谢桥”,杨花的飘落象征着离别的悲伤,谢桥则暗示着往事的回忆与不舍。在这样的背景下,“凤沈明月箫”一联更是将情感推向高潮,箫声如同沉没的凤凰,带着一种无奈与失落,令人感受到那种无法挽回的过往。
整首诗采用了简洁而富有表现力的语言,通过自然景物的描写来映射个人情感,使得读者能够感受到诗人内心的孤寂和对时光的怀念。结尾“飞鸿不受招”更是将孤独感推向极致,鸿雁象征着音信的远方,飞鸿不再回应,使得这份思念更加显得无望。整首诗在意象的运用上极为成功,既有自然的美感,又蕴含了深沉的情感。
整首诗通过对夜晚的描绘与自然意象的使用,表达了对离别的思念与内心的孤独,展现了作者的情感深度与对生活的思考。
“夜萧萧”中“萧萧”主要表达了什么情感?
诗中提到的“杨花”象征什么?
“飞鸿不受招”意指什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