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 2025-05-01 01:46:02
最后更新时间:2025-05-01 01:46:02
芒鞋竹杖一身轻,十里青山自送迎。
小蝶似为人引路,归鸦欲与客争程。
簪花野妇偏多态,乞火怜翁最有情。
此是桃源风俗古,却思城市悔生平。
穿着草鞋,手持竹杖,轻装上路,青山十里,自然有人相送。小蝴蝶仿佛在为我引路,归来的乌鸦似乎想与我争着回家的路程。插着花的乡村妇女,个个都显得多姿多彩;而乞讨的老人却最能引起我的怜悯。这地方的风俗如同桃源般古老,但我却在思念城市,感到自己一生的悔恨。
作者介绍:丁培,清代诗人,擅长山水诗和咏物诗,以清新自然的风格著称。他的作品常表达对自然的热爱和对人情世故的思考。
创作背景:该诗写于丁培游历北庄至宝界山的途中,表达了他在自然中的轻松自得与对城市生活的思考与怀念,反映了当时社会的风俗与人情。
这首诗通过简单的意象表达了诗人对乡村生活的向往与对城市生活的反思。开头两句,诗人以“芒鞋竹杖”描绘了自己轻松的身姿,表达出行的随意与自在,紧接着的“十里青山自送迎”则传达出自然的友好与温暖,这种人与自然的和谐关系构成了诗歌的基调。
在描绘归程时,小蝶与归鸦的出现,象征着自然的生机与归属感,带给人们一种轻松愉悦的心境。而接下来的“簪花野妇偏多态,乞火怜翁最有情”,则引入了乡村生活的多样性和人情的温暖,尽管乞讨的老人让人感到心酸,但也显现了人性中的关怀与情感。
最后两句“此是桃源风俗古,却思城市悔生平”则是全诗的高潮,诗人虽对桃源般的生活心生向往,但内心深处却对城市生活有着深深的悔恨,表现出一种对理想与现实的矛盾心理。整首诗充满了对自然的赞美与对人世间烦恼的反思,展现了诗人深邃的思考与情感。
逐句解析:
修辞手法:
主题思想: 整首诗通过对自然与乡村生活的描绘,表达了作者对理想生活的追求与对城市生活的反思,展现了对人性和社会风俗的深刻思考。
诗词测试:
诗中“芒鞋竹杖”主要表现了什么?
A. 诗人的轻松状态
B. 诗人的财富
C. 诗人的烦恼
答案:A
“归鸦欲与客争程”中的“归鸦”象征什么?
A. 归属感
B. 旅途的艰辛
C. 生活的困扰
答案:A
诗中提到的“桃源”是指什么?
A. 现实生活
B. 理想的生活环境
C. 城市风俗
答案:B
对比丁培的《自北庄至宝界山即事》和陶渊明的《桃花源记》,两者都表现了对理想生活的向往,但丁培更强调对现实的反思与悔恨,而陶渊明则描绘了一个理想的乌托邦,展现出两位诗人在生活观上的差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