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 2025-04-30 01:30:33
最后更新时间:2025-04-30 01:30:33
推敲觅句浑如故,卧起诗人始觉衰。
送老聊题颂,逢辰曾和柏梁诗。
今无鲍叔谁知我,后有扬雄必好之。
丛藁麻搽鸦蚓黑,匹如墨蜡打残碑。
我苦思冥想,寻求辞句,感觉一切都如往昔一样;然而每当我躺下或起身,诗人的感觉却愈加衰退。
为送别老友,勉强写点颂词,遇到良辰美景,我曾和柏梁的诗作过对仗。
如今再没有鲍叔的知音来了解我,以后也必有扬雄欣赏我。
一堆杂草和麻绳,涂抹得乌黑如墨,仿佛是用蜡打磨过的残碑。
刘克庄(1187年-1269年),字千里,号默庵,南宋时期的著名诗人、词人。他的诗风格深沉,情感真挚,擅长描写人生哲理和社会现实。刘克庄在宋代文学史上具有重要地位,尤其以词作而闻名。
这首诗写于刘克庄晚年,诗人感慨岁月流逝,创作灵感逐渐衰退,同时也表现了对友谊和知音的渴望,反映了他对当时文学境遇的思考。
刘克庄的《改诗》是一首深刻而富有感慨的作品。诗中通过推敲和卧起的描写,表现了诗人对创作的重视与对衰老的无奈。开头两句以“推敲觅句浑如故”引入,显示诗人在创作过程中的认真与坚持,尽管如此,诗人在生活的起伏中感受到自己的灵感逐渐减退,深感时光的无情。
接下来的几句中,诗人以送别老友的场景为背景,提及柏梁诗,暗示自己在古典文学中的渊源与对比,这不仅是对个人成就的追忆,也是对文学传承的思考。通过“今无鲍叔谁知我”的自问,诗人表现出对知音的渴望与孤独感,继而以“后有扬雄必好之”展现出对后世的期许与信心。
最后两句,描绘了荒凉的环境,丛藁麻的形象与“墨蜡打残碑”的对比,表现了诗人内心的凄凉与创作的艰难。整体上,这首诗在严肃的氛围中流露出诗人对艺术的热爱和对人生的深刻思考。
诗歌反映了刘克庄对创作的坚持和对时光流逝的感慨,表达了对友谊的珍视以及对后世文学的期望。整首诗在沉重的情感中透出一丝希望,展现了诗人对生命和艺术的深刻思考。
“推敲觅句”中的“推敲”是什么意思?
诗中提到的“鲍叔”与“扬雄”分别象征什么?
诗人对于创作的态度是?